危言撄龙鳞,稳步踏鹏背

危言撄龙鳞,稳步踏鹏背

诗句读音
稳步踏鹏背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wěnbùtàpéng bèi
危言撄龙鳞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wēi yányīnglóng lín

危言撄龙鳞,稳步踏鹏背释义

【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烏本切,溫上聲。《說文》蹂穀聚也。一曰安也。从禾,隱省。古通用安隱。又《字彙補》叶烏銑切,音偃。《蘇軾·垂雲亭詩》江山雖有餘,亭榭苦難穩。登臨不得要,萬象各偃蹇。

【步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薄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故切,音捕。《說文》行也。《書·武成》王朝步自周。《傳》步,行也。《正義》曰:《爾雅·釋宮》云: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彼相對爲名耳,散則可以通,故步爲行也。《楚辭·招》步騎羅些。《註》乗馬爲騎,徒行爲步。又《小爾雅》跬,一舉足也。倍跬謂之步。《白虎通》人踐三尺法天地人,再舉足步備隂陽也。《周禮·夏官》射人以貍步張三侯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貍步,謂一舉足爲步,於今爲半步。又《司馬法》六尺爲步,步百爲畝。《禮·王制》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,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。《正義曰》古者

【踏】《廣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託合切,音塔。《玉篇》足著地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達合切,音沓。踐也。《說文》本作蹋。今文作踏。或作蹹。《郭茂倩·樂府》有踏歌詞、踏歌行。

【鹏背】1.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后以“鹏背”比喻已居或将居高位的人。唐白居易《奉和裴令公<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>见示之作》:“鹏背负天龟曳尾,云泥不可得同游。”宋李曾伯《摸鱼儿·送窦制干赴漕趁班》词:“看精淬龙泉,厚培鹏背,自此要津去。”2.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有鸟焉,其名为鹏,背若太山。”后因“鹏背”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。宋苏轼《次韵孙职方苍梧山》:“远託鼇头转沧海,来依鹏背负青天。”金元好问《游天坛杂诗》之七:“空翠霏烟海浪深,鼇头鹏背半浮沉。不知脚底

【危言】直言。《逸周书·武顺》:“危言不干德曰正。”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臣幸得遭明盛之朝,蒙危言之策,无忌讳之患。”颜师古注:“危言,直言也。言出而身危,故曰危言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你的危言诤论,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,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。”参见“危言正色”。2.谓(行为)超过言语。《礼记·缁衣》:“大人不倡游言。可言也,不可行,君子弗言也;可行也,不可言,君子弗行也。则民言不危行,而行不危言矣。”郑玄注:“危,犹高也。言不高於行,行不高於言,言行相应也。”3.耸人听闻的言论。宋无名氏《道山清话》:“絳欲以

【撄】《唐韻》於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盈切,音纓。拈也,亂也。又觸也,迫近也。《孟子》虎負嵎,莫之敢攖。又《集韻》娟營切,音縈。有所繫著也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攖寧也者,攖而後成者也。《註》物縈亦縈,而未嘗不寧也。通作嬰。

【龙鳞】1.龙的鳞甲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子虚赋>》:“其土则丹青赭堊,雌黄白坿,锡碧金银,众色炫耀,照烂龙鳞。”李善注:“郭璞曰:‘如龙之鳞彩也。’”吕向注:“言众物颜色相照烂然如龙鳞也。”2.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夫龙之为虫也,柔可狎而骑也,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,若人有婴之者,则必杀人。人主亦有逆鳞,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,则几矣。”后因以“龙鳞”指人主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天下士大夫捐亲戚,弃土壤,从大王於矢石之间者,其计固望其攀龙鳞,附凤翼,以成其所志耳。”唐吴兢《贞观政要·论任贤》:“若陛下不受臣言,臣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