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应泉石减天竺,自古英灵招考槃

未应泉石减天竺,自古英灵招考槃

诗句读音
未应泉石减天竺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wèi yìngquán shíjiǎntiān zhú
自古英灵招考槃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zì gǔyīng língzhāo kǎo

未应泉石减天竺,自古英灵招考槃释义

【未应】须。宋王安石《评定试卷》诗:“疑有高鸿在寥廓,未应回首顾张罗。”宋陆游《遣兴》诗:“老去可怜风味在,未应山海混渔樵。”2.犹不算;不是。唐李白《梁园吟》:“东山高卧时起来,欲济苍生未应晚。”宋张纲《临江仙》词:“年方强仕未应迟。高风轻借便,一鶚看横飞。”3.犹不曾。唐李白《关山月》诗:“戍客望边色,思归多苦颜,高楼当此夜,嘆息未应闲。”唐王维《听宫莺》诗:“游子未应返,为此始思乡。”宋蔡伸《念奴娇》词:“云浪鳞鳞,兰舟泛泛,共载一轮月。五湖当日,未应此段奇絶。”4.不应当。明刘基《旅兴》诗之二四:“晨兴步

【泉石】指山水。《梁书·徐摛传》:“﹝朱异﹞遂承间白高祖曰:‘摛年老,又爱泉石,意在一郡,以自怡养。’高祖谓摛欲之,乃召摛曰:‘新安大好山水,任昉等并经为之,卿为我卧治此郡。’”宋杨万里《送刘惠卿》诗:“旧病诗狂与酒狂,新来泉石又膏肓。”

【减】《玉篇》古斬切,音減。俗減字。(減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斬切,音鹼。《說文》損也。《玉篇》少也,輕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主其減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番條之山,減水出焉。又岐山亦出減水,東南流注于江。又姓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減宣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下斬切,音豏。又《集韻》公陷切,音。義同。 俗作减,非。(減)漢典考證:〔又姓。《前漢·酷吏傳》減宣。〕 謹按漢書作咸,史記作減。前漢改史記。 考證:〔又姓。《前漢·酷吏傳》減宣。〕 謹按漢書作咸,史記作減。前漢改史記。 zdi

【天竺】的古称。古伊朗语hindukahindukh音译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·天竺》:“天竺国一名身毒,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印度总述》:“详夫天竺之称,异议纠纷,旧云身毒,或曰贤豆。今从正音,宜云印度。”2.山峰名。亦为寺名。在浙江杭州市灵隐山飞来峰之南。唐白居易《答客问杭州》诗:“山名天竺堆青黛,湖号钱塘写緑油。”山上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。上天竺寺,五代后晋天福间建,吴越钱俶改建号天竺观音看经院;中天竺寺,宋太平兴国元年吴越王建,号崇寿院;下天竺寺,隋开皇中就晋慧理翻经院改建。唐李白《送崔十

【自古】1.从古以来。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:“我取其陈,食我农人,自古有年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三国魏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”宋欧阳修《定风波》词:“任是好花须落去,自古。”2.泛指从前。清刘大櫆《送张福清序》:“昔在自古,闽粤不齿於上国。”

【英灵】1.英明灵秀(指资质)。《后汉书·王刘张李等传论》:“观其智略,固无足以惮汉祖,发其英灵者也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诗》:“方叔祭东坡文云:‘皇天后土,实表平生忠义之心;名山大川,復收自古英灵之气’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三九:“遥怜屈贾英灵地,朴学奇材张一军。”2.指杰出的人才。南朝齐谢朓《酬德赋》:“赖先德之龙兴,奉英灵之电举。”唐王维《送綦毋潜落第还乡》诗:“圣代无隐者,英灵尽来归。”清孙枝蔚《历阳怀古·楚霸王庙》诗:“将军多恐英灵尽,万古长江有战船。”3.精灵;神灵。南朝梁沉约《赤松涧》诗:

【招考】用公告的方式叫人来应考。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六:“没有几天辰光,正好沪江纱厂招考接头工。”丁玲《县长家庭》一:“一一五师现正招考看护,她们投考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