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仪谁可纪,柱史有新篇
威仪谁可纪,柱史有新篇释义
【柱史】下史”的省称。代指老子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庶前训之可钻,聊朝隐乎柱史。”李贤注引应劭曰:“老子为周柱下史,朝隐终身无患。”清康乃心《送李虞臣任宝昌令》诗:“华狱仙人地,函关柱史家。”2.“柱下史”的省称。指御史。唐严维《剡中赠张卿侍御》诗:“早列月卿位,新参柱史班。”唐韩翃《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》诗:“少年兼柱史,东至旧徐州。”清史震林《西青散记》卷一:“职非柱史,恶故当隐,苟闻善而疑之,闕其事焉。”3.“柱下史”的省称。亦借指侍郎等朝官。唐刘商《题杨侍郎新亭》诗:“毘陵过柱史,简易在茅茨。”4.“柱下
【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【新篇】作品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乐府》:“张华新篇,亦充庭万。”唐白居易《诗解》诗:“新篇日日成,不是爱声名。”宋王安石《王中甫学士挽辞》:“种橘园林无旧业,采苹洲渚有新篇。”2.喻指历史上的新阶段。郭小川《忆延安》诗:“‘七大’后,上前线,在杨家岭礼堂中,谱写了历史新篇。”
【威仪】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。”孔颖达疏:“威仪三千者,即《仪礼》中行事之威仪。”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下·董钧》:“时草创五郊祭祀,及宗庙礼乐,威仪章服,輒令钧参议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明道先生尝至天寧寺,方饭,见趋进揖逊之盛。叹曰:‘三代威仪,尽在是矣。’”罗惇曧《文学源流·三代以上文学》:“礼经三百,威仪三千,礼之文备矣。”2.庄重的仪容举止。《书·顾命》:“思夫人自乱於威仪。”孔传:“有威可畏,有仪可象。”《汉书·薛宣传》:“宣为人好威仪,进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【可】《唐韻》肯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口我切,音坷。《說文》肯也。《廣韻》許可也。《韻會》可者,否之對。《書·堯典》囂訟可乎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達人哉山濤也,多可而少怪。又僅可,未足之辭。《論語》子曰:可也。又《禮·內則》擇于諸母與可者。《註》諸母,衆妾也,可者,傅御之屬也。又所也。《禮·中庸》體物而不可遺。《註》體猶生也,可猶所也。不有所遺,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唐諫議大夫可中正,宋紹興進士可懋。又《字彙補》苦格切,音克。《魏書·吐谷渾傳》可汗,此非復人事。《唐書·突厥傳》可汗猶單于
【纪】《廣韻》居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苟起切《正韻》居里切,音己。《說文》絲別也。《詩·大雅》綱紀四方。《傳》理之爲紀。《疏》紀者,別理絲數。又《書·洪範》五紀:一曰歲,二曰月,三曰日,四曰星辰,五曰曆數。《疏》五紀者,五事,爲天之經紀也。又《書·畢命》旣歷三紀。《傳》十二年曰紀。又《詩·秦風》有紀有堂。《傳》紀,基也。《疏》山基也。○按《六書》略音起。又《禮·月令》月窮于紀。《註》紀,會也。又《穀梁傳·莊二十二年》災紀也。《註》紀,治理也。又《周語》數之紀也。《註》數起於一,終於十。十則更,故曰紀。又《史記·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