伟哉泂上隐,卓尔隆中耨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伟哉泂上隐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拼音: wěizāijiǒngshàng|shǎngyǐn|yìn |
卓尔隆中耨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五十候 拼音: zhuó ěrlóng zhōngnòu |
伟哉泂上隐,卓尔隆中耨释义
【伟】《唐韻》于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羽鬼切,音韙。《說文》奇也。《徐曰》人才傀偉。《增韻》大也。《史記·平世家》張負旣見之喪所。獨視偉平。《韓詩外傳》仁者好偉,和者好粉。又姓。漢光祿勲偉璋。又《正韻》于貴切,音胃。《陸機·文賦》彼榛楛之勿翦,亦蒙榮於集翠。綴下里於白雪,吾亦濟夫所偉。
【泂】《唐韻》戸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戸茗切,音迥。《說文》滄也。《集韻》或从冫作。北燕謂禁曰泂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泂,遠也。《詩·大雅》泂酌彼行潦。又深廣也。《郭璞·江賦》漲截泂。又泂野,山名,在東北大荒之中。見《山海經》。又《集韻》扃切,音熒。泂澤,地名,通作熒。又涓熒切,音扃。大泂,地名。一曰水貌。亦作古熒切。又與潁通。《高士傳》卞隨投泂水而死。《朱謀瑋曰》潁泂古字通用。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【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於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倚謹切,音櫽。《爾雅·釋詁》隱,微也。《註》微謂逃藏也。《易·乾卦》龍德而隱者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旣隱。《註》隱猶去也。又《說文》蔽也。《玉篇》匿也。《論語》言及之而不言,謂之隱。《禮·檀弓》事親有隱而無犯。《魯語》五而已,無有隱者,隱乃諱也。又《廣韻》私也。《論語》吾無隱乎爾。《疏》孔子敎人無所隱惜。又《玉篇》不見也。《易·繫辭》巽稱而隱。《註》稱揚命令,而百姓不知其由。《史記·韓安國傳》壷遂之深中隱厚。又《禮·曲禮》不以隱疾。《註》隱疾,衣中之疾也。又《
【卓尔】超群出众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。”《汉书·淮阳宪王钦传》:“博得謁见,承间进问五帝三王究竟要道,卓尔非世俗之所知。”颜师古注:“卓尔,高远貌也。”唐黄崇嘏《辞蜀相妻女诗》:“立身卓尔青松操,挺志鏗然白璧姿。”宋陆游《雨晴游香山》诗:“悠然起舞影零乱,卓尔四顾心激烈。”清方文《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》诗之四:“卓尔敬亭友,盛年乐高蹈。”汉
【隆中】湖北省襄阳县西。临汉水。东汉末,诸葛亮隐居于此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好为《梁父吟》”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家於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。”宋叶适《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》诗:“回首旧隆中,畦壠长薿薿。”2.借指诸葛亮。清曹寅《谒文山先生祠》诗:“两间存正气,一脉接隆中。”
【耨】《廣韻》奴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乃豆切,音槈。《說文》薅器也。本作槈,今文作耨。《廣韻》同鎒。纂文曰:耨如鏟,柄長三尺,刃廣二寸,以刺地除草。《呂氏春秋》耨柄尺,其長六寸,所以閒稼。《字詁》頭長六寸,柄長六尺,以芸田也。又《玉篇》耘也。《釋名》耨,以鋤耨禾也。《易·繫辭》耒耨之利,以敎天下,蓋取諸益。《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》臼季使過冀,見冀缺耨。《註》耨,鋤也。《釋文》耨,乃豆切,鉏田也。《晉語註》耨,茠也。或作薅,拔田草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甸師》掌帥其屬,而耕耨王藉,以時入之。《註》耨,芸芓也。又《類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