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知乐处缘何事,岂止饥时会茹荤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未知乐处缘何事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七志 拼音: wèizhī|zhì4|4|4|4chǔ|chùyuán héshì |
岂止饥时会茹荤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qǐ zhǐjīshí huìrú hūn |
未知乐处缘何事,岂止饥时会茹荤释义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【乐】《唐韻》五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逆角切,音岳。《說文》五聲八音之總名。《書·舜典》夔,命女典樂,敎胄子。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易·豫卦》先王作樂崇德,殷薦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《禮·樂記》大樂與天地同和。又鐘鼓、羽籥、干戚,樂之器也。屈伸、俯仰、綴兆、舒疾,樂之文也。《孝經》移風易俗,莫善于樂。又姓。《左傳》晉大夫樂王鮒,《戰國策》燕樂毅。複姓。《孟子》樂正裘。又《唐韻》盧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歷各切,音洛。喜樂也。《通論》喜者主於心,樂者無所不被。《易·繫辭》樂天知命。《孟子》與民同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【缘何】因何;为何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六:“王粧梳,忽见玉,惊愕悲喜,问曰:‘尔缘何生?’”宋梅尧臣《郭之美忽过云往河北谒欧阳永叔沉子山》诗:“问我此蟠桃,缘何结子迟。”《警世通言·乔彦杰一妾破家》:“你船中是甚么客人?缘何有宅眷在内?”欧阳予倩《抢伞》:“你是何人到此地,缘何将奴乳名提?”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
【岂止】止。宋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,勒之金石,播之声诗,以耀后世而垂无穷。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於公也,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!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音律》:“《啸餘谱》中,载《务头》一卷,前后臚列,岂止万言,究竟务头二字未竟説明,不知何物。”王鲁彦《我们的学校》:“我们这一个学校,岂止是建筑方面跟着时代改变了,就连组织和课程也显得进步了。”汉
【饥】〔古文〕《玉篇》紀衣切,音機。《說文》穀不熟爲饑。从食幾聲。餘詳飢字註。
【时会】1.犹时见。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会四方诸侯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时会以发四方之禁,殷同以施天下之政。”郑玄注:“时会,即时见也,无常期。”睡虎地秦墓竹简《为吏之道》:“命书时会,事不且须。”宋苏轼《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》:“《周礼》,大宗伯掌六礼以诸侯见王为文,乃有春朝、夏宗、秋覲、冬遇、时会、众同之法。”2.当时的机遇或特殊情况。汉班彪《北征赋》:“故时会之变化兮,非天命之靡常。”宋苏轼《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》:“其见伏去来,皆有时会,非偶然者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五:“佛法因缘有时会,兴废非人力
【茹荤】韭等辛辣的蔬菜。后指吃鱼肉等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唯不饮酒、不茹荤者数月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荤,辛菜也。”《宋史·孝义传·郭琮》:“絶饮酒茹荤者三十年,以祈母寿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太史卒,燕娘不茹荤,奉姑以居。”参见“茹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