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采弟兄真叠玉,赤霄去路谁先

文采弟兄真叠玉,赤霄去路谁先

诗句读音
赤霄去路谁先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一先
拼音: chì xiāoqùlù2xiān
文采弟兄真叠玉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入三燭
拼音: wén cǎidì xiōng1yù

文采弟兄真叠玉,赤霄去路谁先释义

【赤霄】空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背负青天,膺摩赤霄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守塉》:“鵾鹏戾赤霄以高翔,鶺鴒傲蓬林以鼓翼。”明张居正《慰刘生卧病苦吟》诗:“櫪驥不忘千里志,病鸿终有赤霄心。”2.指帝王所居的京城。唐杜甫《送覃二判官》诗:“蹉跎病江汉,不復謁承明……肺肝若稍愈,亦上赤霄行。”3.传说中的古剑名。南朝梁陶弘景《刀剑录》:“前汉刘季在位十二年,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铁剑长三尺。铭曰‘赤霄’,大篆书。及贵,帝服之,此即斩蛇剑也。”
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
【先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蕭前切,霰平聲。《說文》先,前進也。从人之。《徐曰》之,往也,往在人上也。一曰始也,故也。《玉篇》前也,早也。《孝經·感應章》必有先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象帝之先。又祖父已歾曰先。《司馬遷·報任安書》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晉有先軫。又《韻會》凡在前者謂之先,則平聲。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,則去聲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見切,音霰。《增韻》先之也。《正韻》相導前後曰先後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以先愷樂,獻于社。《註》先猶導也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

【文采】亦作“文彩”。1.指乐曲的抑扬和谐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文采节奏,声之饰也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广其节奏,省其文采,以绳德厚。”郑玄注:“文采谓节奏合也。”文采,《说苑·修文》作“文彩”。2.艳丽而错杂的色彩。《墨子·辞过》:“刻鏤文采,不知喜也。”《古诗十九首·客从远方来》:“文彩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。”唐苏鹗《苏氏演义》卷下:“貂蝉,朝服也。貂者,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,外柔易而内刚劲也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六回:“但见一个个文彩熌灼,好看异常。”3.词藻雅丽;文章华美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捷敏辩给,繁於文采,则

【弟兄】1.弟弟和哥哥。《墨子·非儒上》:“丧父母,三年其后,子三年,伯父、叔父、弟兄、庶子,其戚族人五月。”唐杨巨源《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》诗之一:“弟兄间世真飞将,貔虎归时似故乡。”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善述道:‘我爹做过太守,止生我弟兄两人,见今哥哥恁般富贵,我要一件衣服,就不能勾了,是怎地?’”2.弟弟。《元典章·吏部三·改正投下达鲁花赤》:“太祖皇帝初起北方时节,哥哥、弟兄每商量定,取天下了呵,各分土地,共享富贵。”元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三折:“我与那相识每会合,宾朋每同坐,都是些羊弟兄,狗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
【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魚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虞欲切,音獄。《說文》石之美者。玉有五德,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。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。其聲舒楊,專以遠聞,智之方也。不撓而折,勇之方也。銳廉而不技,絜之方也。《五音集韻》烈火燒之不熱者,眞玉也。《易·鼎卦》鼎玉鉉。《疏》正義曰:玉者,堅剛而有潤者也。又《說卦》乾爲玉爲金。《疏》爲玉爲金,取其剛之淸明也。《詩·大雅》金玉其相。《禮·聘義》君子比德於玉焉。溫潤而澤,仁也。縝密以栗,知也。廉而不劌,義也。垂之如隊,禮也。叩之其聲淸越以長,其終詘然,樂也。瑕不掩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