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但愿花前老,张翰何须身後名

文昌但愿花前老,张翰何须身後名

诗句读音
文昌但愿花前老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三十二晧
拼音: wén chāngdàn yuànhuāqiánlǎo
张翰何须身後名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四清
拼音: 1hànhé xūshēn2

文昌但愿花前老,张翰何须身後名释义

【文昌】名。共六星,在斗魁之前,形成半月形状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:一曰上将,二曰次将,三曰贵相,四曰司命,五曰司中,六曰司禄。”《南史·宋纪中·文帝》:“﹝元嘉十九年﹞九月丙辰,有客星在北斗,因为彗,入文昌,贯五车。”2.指星神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后文昌使掌行兮,选署众神以并轂。”3.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,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。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。旧时传说主文运,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。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天部一》:“俗言,南斗注生,北斗注死,故以北斗为司命。而文昌者,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。俗以魁

【但愿】只愿,只希望。晋陶潜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诗:“但愿长如此,躬耕非所叹。”宋苏轼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》词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孙犁《秀露集·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但愿人间有欢笑,不愿人间有哭声。”
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

【张】〔古文〕弡《唐韻》陟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中良切,帳平聲。《說文》施弓弦也。《禮·曲禮》張弓尚筋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勝者執張弓。又《廣雅》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孔修且張。《書·康王之誥》張皇六師。又《廣雅》施也。《史記·武帝紀》張羽旗,設供具,以祀神君。又《廣韻》開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將欲翕之,必故張之。又《韻會》設也。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取酒張坐飮。又施絃曰張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琴瑟不調甚者,必解而更張之。又羅取鳥獸曰張。《周禮·秋官·冥氏》掌設弧張。《註》弧張,罿罦之屬。《後漢·王喬傳》自縣詣臺朝,輒有雙鳧飛

【何须】犹何必,何用。三国魏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:“利剑不在掌,结友何须多?”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为多矣,何须万?’”宋贺铸《临江仙》词:“何须绣被,来伴拥蓑眠?”鲁迅《华盖集·导师》:“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?”
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