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场刊玉篆,武事掌金铙

文场刊玉篆,武事掌金铙

诗句读音
武事掌金铙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wǔ shìzhǎngjīn náo
文场刊玉篆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wén chǎngkānyù zhuàn

文场刊玉篆,武事掌金铙释义

【武事】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。《左传·庄公四年》:“故临武事,将发大命,而荡王心焉。”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福不再来,时或易失,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?”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:“大司马,一人,掌武事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餉,不勤武事,败坏封疆的。”《清史稿·世祖纪二》:“今八旗人民,怠於武事,遂至军旅隳敝,不及曩时。”

【掌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諸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止兩切,章上聲。《說文》手中也。《增韻》手心也,謂指本也。《論語》指其掌。《禮·中庸》治國其如示諸掌乎。《註》示讀如寘。《疏》如置物掌中也。又職掌,主也。《書·周官》冢宰掌邦治。《禮·樂記》禮之末節也,故有司掌之。又鞅掌,失容也。《詩·小雅》或王事鞅掌。《箋》鞅,猶荷也。掌,謂捧之也。負荷捧持以趨走。言促遽也。《疏》言事煩,不暇爲容儀也。又姓。晉琅邪掌同,前凉燉煌掌據。又《本》《草》水蛭。一名至掌。《爾雅·釋蟲》蛭蝚,至掌。 《正字通》古作。覆手爲爪,反爪爲。

【金铙】1.即铙。古军乐器名。“四金”之一。《周礼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金鐃止鼓。”郑玄注:“鐃,如铃,无舌,有秉,执而鸣之。”唐刘禹锡《寄唐州杨八归厚》诗:“淮西古地雍州师,画角金鐃旦夕吹。”清朱仕琇《髻亭记》:“大弋山者,世传越王无诸西巡,弋猎于山,遗金鐃,因一名鐃山。”2.打击乐器。即铙钹。明徐复祚《一文钱》第三折:“开象教,演金鐃。香焚宝鼎云光遶,衲挂松枝幡影飘。”3.指舞曲。明陈子龙《边风行》:“金鐃十部尽胡乐,屈巵舞女酬新功。”

【文场】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总术》:“文场笔苑,有术有门。”唐杨炯《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》:“骇飞兔於文场,跃雕龙於笔海。”元锺嗣成《凌波仙·吊范子英》曲:“诗筹酒令閒吟诗,占文场第一功。”鲁迅《花边文学·小品文的生机》:“倘若真的是‘天地大戏场’,那么,文场上当然也一定有丑脚--然而也一定有黑头。”2.科举的考场。唐白居易《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》:“齐入文场同苦战,五人十载九登科。”宋陆游《感旧赠超师》诗:“我赴文场君受戒,道边曾共望高宗。”明冯惟敏《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,不免到文

【刊】《唐韻》苦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寒切,看平聲。《說文》剟也,从刀干聲。《廣韻》削也。又斫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柞氏》夏日至,令刊陽木而火之。《註》謂斫去次地之皮。又通栞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隨山栞木。《註》師古曰:栞,古刋字。斫其木也。又《韻補》叶丘虔切,音愆。《曹子建·怨歌行》周旦佐文武,金縢功不刊。推心輔王室,二叔反流言。又叶古案切,音旰。《揚雄·酈商銘》橫恥愧景,刎頸自獻。金紫褒表,萬世不刋。章樵讀。又刻也。《晉書·孫綽傳》必須綽爲文,然後刋石焉。《王儉褚淵》刋玄石以表德。《字彙》楊愼曰:劉歆答揚雄

【玉篆】1.篆书的美称。多指典籍、文告、符箓上的文字。汉王褒《立通道观诏》:“圣哲微言,先贤典训,金科玉篆,秘蹟遗书,并宜弘阐,一以贯之。”唐孙逖《和左卫武仓曹赠右卫李骑曹》诗:“文场刊玉篆,武事掌金鐃。”《宋史·乐志十四》:“煌煌寳书,玉篆金缕。”2.指仙家名册。唐陆龟蒙《中元夜寄道侣》诗之一:“丁寧独受金妃约,许与亲题玉篆名。”宋向子諲《鹧鸪天·老妻生日》词:“玉篆题名在九天,而今且作地行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