吻端造化转寒燠,约束商羊上天去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约束商羊上天去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上八語 拼音: yuē shùshāng yángshàng tiānqù |
吻端造化转寒燠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wěnduānzào huàzhuǎn|zhuàn|zhuǎihán yù |
吻端造化转寒燠,约束商羊上天去释义
【约束】缚。《庄子·骈拇》:“约束不以纆索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“索胡绳之纚纚”汉王逸注:“纫索胡绳,令之泽好,以善自约束,终无懈倦也。”宋欧阳修《玉楼春》词之十四:“红絛约束琼肌稳,拍碎香檀催急袞。”2.限制;管束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矫称蠭出,誓盟不信,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。”唐罗隐《谗书·市赋》:“非信义之所约束。”宋苏轼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:“祝融先驱海若藏,约束蛟鱷如驱羊。”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必有大山当其衝,约束河伯难为灾。”3.规章;法令。《文子·上义》:“约束信,号令明。”《史记·曾相国世
【商羊】鸟名。据云,大雨前,常屈一足起舞。《孔子家语·辩政》:“齐有一足之鸟,飞集於宫朝下,止於殿前,舒翅而跳。齐侯大怪之,使使聘鲁问孔子。孔子曰:‘此鸟名曰商羊,水祥也。昔童儿有屈其一脚,振讯两眉而跳,且謡曰:天将大雨,商羊鼓舞。今齐有之,其应至矣。急告民趋治沟渠,修隄防,将有大水为灾。’顷之大霖,雨水溢泛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变动》:“商羊者,知雨之物也;天且雨,屈其一足起舞矣。”宋苏轼《次韵章传道喜雨》:“山中归时风色变,中路已觉商羊舞。”清沉树本《大水叹》诗之四:“今岁商羊舞,沉浸连千村。”
【上天】天空,天上。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上天同云,雨雪雰雰。”三国魏曹丕《芙蓉池》诗:“上天垂光采,五色一何鲜!”唐姚合《庄居野行》诗:“我仓常空虚,我田生蒺藜,上天不雨粟,何由活烝黎?”刘绍棠《花街》三:“蓑嫂心满意足,象嫁了个上天下界的星宿。”2.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,能降祸福于人。《书·泰誓》:“今商王受,弗敬上天,降灾下民。”唐韩愈《归彭城》诗:“上天不虚应,祸福各有随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我常是不明白,上天有好生之德,天既好生,又是世界之主宰,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?”丁玲《水》二:“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【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武粉切,音抆。《說文》口邊也。《玉篇》口吻。《釋名》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抆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梓人》銳喙決吻。《註》吻,口腃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吐脣吻。 《玉篇》亦作。《集韻》或作肳呅。原从昏。漢典考證:〔《釋名》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拔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〕 謹照本文文義取拔改取抆。 考證:〔《釋名》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拔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〕 謹照本文文
【端】〔古文〕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官切,音偳。《說文》直也,正也。《禮·曲禮》振書端書于君前。《註》端,正也。《玉藻》目容端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選天下之端士,孝悌博聞,有道術者,以衞翼之。又《篇海》萌也,始也,首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心,五行之端也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註》上係天端。《疏》天端,卽春也。春秋說云:以元之深,正天之端。以天之端,正王者之政也。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,履端于始。《疏》履,步也,謂推步曆之初始,以爲術曆之端首。《孟子》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。《註》端者,首也。人皆有
【造化】1.自然界的创造者。亦指自然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今一以天地为大鑪,以造化为大冶,恶乎往而不可哉?”晋张协《七命》:“功与造化争流,德与二仪比大。”宋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一:“窃谓心居中虚,治五官,心当属土;肺在上为华盖,庇覆五臟,当属火;始应天地造化。”清恽日初《观王石谷画山水图歌》:“灵想寂与造化通,幽襟独写溪山照。”柔石《二月》十七:“他死了!造化是没有眼睛的,否则,见到妇人如此悲伤的情形,会不动他底心么?”2.创造化育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今子大夫明於阴阳所以造化,习於先圣之道业,然而文采未极,
【转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兗切《正韻》止兗切,專上聲。《說文》轉運也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轉粟輓輸以爲之備。又《廣韻》動也,旋也。《詩·周南》輾轉反側。《註》輾者轉之半,轉者輾之周。又《韻會》軫轉,無窮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軫轉其道。又《廣韻》知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株戀切,專去聲。凡物自轉則上聲,以力轉物則去聲。又車上衣裝曰轉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踞轉而鼓琴。
【寒燠】1.冷热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故日进为暑,退为寒。若日之南北失节,晷过而长为常寒,退而短为常燠。此寒燠之表也,故曰为寒暑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上》:“雨旱寒奥,亦以风为本,四气皆乱,故其罚常风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吴失》:“阴阳相沴,寒燠繆节。”清赵翼《渔塘》诗:“维桑可御寒,维柳可纳凉,寒燠各有资,此亦经济方。”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十一:“而又因成都平原,寒燠适中,风物清华,彼此都是外籍,又无聚族而居的排外恶习,自然不会发生嫉视异乡人的心理。”2.借指时间。一寒一燠,代表一年。清陈确《与刘伯绳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