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含元气柔,鼓动万物轻

文含元气柔,鼓动万物轻

诗句读音
鼓动万物轻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
拼音: gǔ dòngwàn wùqīng
文含元气柔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wénhányuán qìróu

文含元气柔,鼓动万物轻释义

【鼓动】1.鼓之使动;吹动。南朝梁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鼓动陶铸而不为功,庶类混成而非其力。”唐韩偓《寄禅师》诗:“万物尽遭风鼓动,唯应禪室静无风。”宋苏舜钦《上范公参政书》:“故诚之感人,如四时之气,鼓动万物,远近无不被也。”郭沫若《虎符》第一幕:“在园中徘徊,时时鼓动鼻翼,嗅吸桂花香气。”2.用语言、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,使人们行动起来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论》:“李膺振拔污险之中,藴义生风,以鼓动流俗。”宋王安石《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》:“高文典策,足以鼓动当世。”《明史·张岳传》:“又陈时政,极言讲学者以富贵功名

【万物】1.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。《易·乾》:“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。”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,集论……二十餘万言。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,号曰《吕氏春秋》。”唐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忆昔霓旌下南苑,苑中万物生颜色。”明王守仁《<大学>问》:“大人者,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。”艾青《光的赞歌》三:“太阳啊,我们最大的光源,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,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,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,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。”2.犹众人。《宋书·沉文秀传》:“﹝文秀﹞説庆之曰:‘主上狂暴如此,土崩将至,而

【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去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盈切《正韻》丘京切,音卿。《說文》輕車也。《廣韻》重之對也。又去聲。《廣韻》虛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正切《正韻》丘正切,音慶。《集韻》疾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又《僖三十三年》秦師輕而無禮。

【文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分切,音紋。《說文》錯畫也。《玉篇》文章也。《釋名》文者,會集衆綵,以成錦繡。合集衆字,以成辭義,如文繡然也。《易·繫辭》物相雜,故曰文。《周禮·天官·典絲》供其絲纊組文之物。《註》畫繪之事,靑與赤謂之文。《禮·樂記》五色成文而不亂。又《尚書序》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疏》文,文字也。《說文》序》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。其後形聲相益,卽謂之字。《古今通論》倉頡造書,形立謂之文,聲具謂之字。又《易·乾卦文言疏》文謂文飾。又《易·坤卦

【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男切,音涵。《說文》嗛也。《廣韻》銜也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含哺而熙。又《禮·月令》羞以含桃,先薦寢廟。《註》含桃,櫻桃也。《釋文》含,亦作函。一說鸎鳥所含,故亦名鸎桃。又《正韻》包也,容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又《文言》含萬物而化光。《書·盤庚》惟爾含德。又《後漢·梁鴻詩》麥含含兮方秀。《註》含含,麥盛貌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胡紺切,涵去聲。《廣韻》本作琀。《集韻》通作唅。《禮·檀弓》邾婁考公之喪,徐君使容居來弔含。《疏》含,以玉實口也。《春秋·文五年》王使榮叔歸

【元气】1.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太极元气,函三为一。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元气始起於子,未分之时,天地人混合为一。”唐陈子昂《谏政理书》:“元气者,天地之始,万物之祖。”宋曾巩《地动》诗:“吾闻元气判为二,升降相辅非相伤。”2.泛指宇宙自然之气。《楚辞·王逸<九思·守志>》:“食元气兮长存。”原注:“元气,天气。”唐刘长卿《岳阳馆中望洞庭湖》诗:“叠浪浮元气,中流没太阳。”郭沫若《颂武汉》诗:“混茫元气连三镇,駘宕东风遍九垓。”3.指人的精神,精气。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夫亡者,元气去体

【柔】《唐韻》耳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由切,受平聲。《說文》木曲直也。又柔者剛之反。《易·說卦》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《書·洪範》沈潛剛克,高明柔克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豈非以其柔耶。又安也。《書·舜典》柔遠能邇。又服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我得天,楚伏其罪,我且柔之矣。又草木新生曰柔。《詩·小雅》薇亦柔止。又國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琅邪郡。 俗作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