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君往年游锦城,章仇尚书倒屣迎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章仇尚书倒屣迎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二庚 拼音: zhāng chóushàng shūdǎo xǐyíng |
闻君往年游锦城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wénjūnwǎng niányóujǐn chéng |
闻君往年游锦城,章仇尚书倒屣迎释义
【章仇】复姓。唐韦述《章仇玄素神道碑》:“雍王章邯为汉所并,子孙居仇山,因号章仇氏。”
【尚书】战国时,或称掌书,尚即执掌之义。秦为少府属官,汉武帝提高皇权,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,掌管文书奏章,地位逐渐重要。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,开始分曹办事。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,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。魏晋以后,尚书事务益繁。隋代始分六部,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从隋唐开始,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,尚书省即其中之一,职权益重。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,行政全归尚书省。元代存中书省之名,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。明初犹沿此制,其后废去中书省,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,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,清
【倒屣】亦作“倒屧”。1.急于出迎,把鞋倒穿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:“时邕才学显著,贵重朝廷,常车骑填巷,宾客盈坐。闻粲在门,倒屣迎之。粲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一坐尽惊。邕曰:‘此王公孙也,有异才,吾不如也。’”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。唐皮日休《初夏即事寄鲁望》诗:“敲门若我访,倒屣欣逢迎。”屣,一本作“屧”。元任昱《折桂令·同友人联句》曲:“既有当壚,毋劳倒屣,便可投辖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吾辈得施为,正好谈心花底;兰友瓜戚,门外不须倒屣。”2.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衡邑人有言《诗
【迎】《唐韻》語京切《集韻》魚京切《韻會》疑京切,音。《說文》逢也。《增韻》逆也,迓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自關而東曰逆,自關而西曰迎。《淮南子·覽訓》不將不迎。《註》將,送也。迎,接也。不隨物而往,不先物而動也。又逆數也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迎日推策。《註》逆數之也。日月朔望,未來而推之,故曰迎日。又《廣韻》魚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慶切,去聲。《正韻》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,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。《詩·大雅》親迎于渭。又叶吾郞切,音昂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理達于理,文相錯迎。使工占之,所言盡當。又叶元具切,音遇。《屈原
【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進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《註》姓聞人,名襲,風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。又《廣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
【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軍。《說文》尊也。从尹,發號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歸心也。《易·師卦》大君有命。《書·大禹謨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爲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儀禮·子夏傳》君,至尊也。《註》天子,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晉語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稱君。《詩·鄘風》我以爲君。《傳》君國小君。《箋》夫人對君稱小君。《論語》邦君之妻,邦人稱之曰君夫人。稱諸異邦曰寡小君,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稱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又子孫稱先
【往年】的年头;从前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往年吾见之,是其徵也,火出而见。今兹火出而章,必火入而伏。”唐元结《漫酬贾沔州》诗:“往年壮心在,尝欲济时难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二·林四娘》:“静锁深宫忆往年,楼臺簫鼓遍烽烟。”姚雪垠《长夜》一:“虽然他们的声音表面上同往年一样的朴实和亲切,可是骨子里却满含着恐怖的关切。”典
【游】〔古文〕汓《唐韻》以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周切,音猷。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淮水於淮浦縣枝分,北爲游水。又浮行也。《爾雅·釋水》順流而下曰遡游。《詩·秦風》遡游從之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閽人,王宮每門四人,囿游亦如之。《註》游,離宮也。又《管子·首憲篇》分理以爲十游,游爲之宗。又《尚書·考靈曜》地有四游,常動而人不知。又玩物適情之意。《禮·少儀》士依於德,游於藝。又閒曠也。《禮·王制》無游民。又自適貌。《詩·小雅》愼爾優游。又枝葉扶疏貌。《詩·鄭風》隰有游龍。《傳》龍紅草也。《箋》游,猶放縱也。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
【锦城】见“锦官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