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石延登彰顺美,高牙前导表畴庸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文石延登彰顺美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wén shíyán dēng1shùn měi |
高牙前导表畴庸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三鍾 拼音: gāo yáqiándǎobiǎochóu1 |
文石延登彰顺美,高牙前导表畴庸释义
【文石】石头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又东北二百里,曰马成之山,其上多文石,其阴多金玉。”《后汉书·宦者传·张让》:“让忠等説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,以修宫室。发太原、河东、狄道诸郡材木及文石,每州郡部送至京师。”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宫阙制度》:“正殿四面,朱悬琐窗,文石甃地。”郭沫若《南京印象》四:“正中一个小圆桌,陈着一盆雨花台的文石。”2.文石陛的省称。唐权德舆《奉和李给事省中书因呈许陈二阁老》:“分曹列侍登文石,促膝闲謡接羽觴。”宋范成大《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》诗:“如公未可违文石,稽古何妨欠碧油。”参见“文石陛
【延登】1.引入而登殿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,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,临延登受策,有大声如钟鸣,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。”颜师古注:“延入而登殿也。《汉旧仪》云:‘丞相、御史大夫初拜,皇帝延登亲詔也。’”2.延揽擢用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临遣光禄大夫襃等十二人循行天下……延登贤俊,招显侧陋。”漢
【彰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諸良切,音樟。《說文》文彰也。《韻會》文章飾也。从章,从彡。毛髮貌。謂鳥獸羽毛之文。又《集韻》通作章。《詩·小雅》織文鳥章。又《廣韻》明也。《正韻》著也。《書·伊訓》嘉言孔彰。又《正韻》著明之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彰厥有常。又叶之戎切,音終。《薛綜·騶虞頌》奮威揚德,豈弟之風。聖德極盛,騶虞乃彰。
【顺美】顺和美善。汉蔡邕《童幼胡根碑铭》:“柔和顺美,与人靡争。忿不怨懟,喜不骄盈。”唐苏颋《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》:“冢卿才顺美,多士赋成章。”
【高牙】;牙旗。《文选·潘岳<关中诗>》:“桓桓梁征,高牙乃建。”李善注:“牙,牙旗也。兵书曰:牙旗,将军之旗。”李周翰注:“牙,大旗也。”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送施枢密圣与帅江西》词:“高牙千里东下,笳鼓万貔貅。”2.指高官官衙。宋范仲淹《寄馀杭金安石段少连二从事》诗:“分擕俱是佐高牙,两地官尘自等差。”
【导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大到切《正韻》杜到切,音盜。《說文》導,引也。从寸道聲。《徐曰》以寸引之也。《周語》人爲導。《註》謂敵國賔至爲先導也。《孟子》君使人導之出疆。又治也。《書·禹貢》導岍及岐,至于荆山。《註》言治山通水也。又通也。《周語》太子晉曰:川氣之導也,疏爲川谷,以導其氣。又《增韻》啓迪也。通作道。《論語》道之以德。又《前漢·文帝紀》道民之路在務本。又簪導。《釋名》簪,兓也,以兓連冠於髮也。導,所以導櫟鬢髮,使入巾幘之裏也。南齊高祖性儉約,見主衣中有玉導,曰:留此是興長敝源。命擊碎之。
【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陂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彼小切,音。《說文》表,上衣也。《玉篇》衣外也。又外也。《書·立政》方行天下,至于海表,罔有不服。又表異。《書·畢命》表厥宅里。《傳》表異其宅里。又標也。《晉語》置茅蕝,設望表。《註》謂立木以爲表,表其位也。又箋表。《釋名》下言於上曰表。《蔡邕·獨斷》表者不需頭,上言臣某,下言臣某,誠惶誠恐,頓首。又《韻會》杪也,末也。又表表,偉也。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表氏縣,屬酒泉郡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表氏,見《姓苑》。《正字通》明有表貢。又《集韻》俾小切,音褾。義
【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直由切《集韻》留切《正韻》徐留切,音酬。耕治之也。又《禮·月令》季夏之月,可以糞田疇。《疏》穀田曰田,麻田曰疇。《齊語》陸阜陵墐,井田疇均,則民不憾。《註》麻地曰疇。又《左傳·襄三十年》取我田疇而伍之。《註》畔爲疇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男樂其疇,女修其業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疇,誰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疇咨若時登庸。《傳》疇,誰也。又《韻會》曩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羊斟曰:疇昔之羊子爲政。《註》疇昔,猶前日也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嗟見偉於疇昔。又《史記·歷書》故疇人子弟分散。《如淳註》家業世世相傳爲疇
【庸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余封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餘封切,音容。《說文》庸,用也。《書·堯典》疇咨若時登庸。《傳》將登用之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爲是不用而寓諸庸。庸也者,用也。用也者,通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常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。《書·臯陶謨》自我五禮有庸哉。《傳》用我五等之禮接之,使有常。又《玉篇》功也。《書·舜典》有能奮庸熙帝之載,使宅百揆。《傳》庸,功也。《晉語》無功庸者,不敢居高位。《註》國功曰功,民功曰庸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八統詔王馭萬民,五曰保庸。《註》安有功者。又《地官·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