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说萧郎逐逝川,伯牙因此绝清弦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闻说萧郎逐逝川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wén shuōxiāoláng|làngzhúshì chuān |
伯牙因此绝清弦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bó yáyīn cǐjuéqīngxián |
闻说萧郎逐逝川,伯牙因此绝清弦释义
【闻说】犹听说。唐孟浩然《洛中访袁拾遗不遇》诗:“闻説梅花早,何如北地春?”《水浒传》第二三回:“江湖上多闻説武二郎名字,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。”清吴伟业《闻台州警》诗之一:“闻説天台踰万丈,可容长啸碧峯头?”
【萧】《唐韻》蘇彫切《集韻》先凋切,音簫。艾蒿也。《詩·王風》彼采蕭兮。《疏》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蕭合黍稷,臭陽達于牆屋。又《詩·小雅》蕭蕭馬鳴。《註》聲也。又《前漢·食貨志》江淮之閒,蕭然煩費。《註》蕭然猶騷然,勞動之貌。又蕭條,寂寥貌。《宋玉·九辨》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。《註》隂令促,急風疾暴也。又《論語》不在顓臾,而在蕭牆之內。《何晏註》蕭之言肅也,牆謂屛也。君臣相見之禮,至屛而加肅敬。又斧名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蕭斧戢柯以柙刃。《說文註》蕭斧,芟艾之斧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文十四年》宋高哀爲蕭封
【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直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仲六切,音軸。《說文》追也。《左傳·隱九年》祝逐之。又《隱十一年》子都拔戟以逐之。又《廣韻》驅也。《正韻》斥也,放也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非秦者去,爲客者逐。又《管仲傳》三仕三見逐。又《玉篇》競也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自無令王諸侯逐進。《後漢·趙壹傳》捷懾逐物,日富月昌。又《正韻》逐逐,篤實也。又馳貌。《易·頤卦》其欲逐逐。又日逐,地名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迎日逐,破車師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亭歷切,音迪。《易》其欲逐逐。《蘇林》音迪。又《字彙補》同門切。與豚同。《山海經》
【逝川】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。语本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勗学》:“鉴逝川之勉志,悼过隟之电速。”唐骆宾王《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》诗序:“登高切送归之情,临水感逝川之嘆。”清孙廷铨《挽船行》:“皆云江南来,束人投逝川。”2.比喻流逝的光阴。南朝齐谢朓《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》诗:“离会虽相亲,逝川岂往復。”唐吴融《子规》诗:“举国繁华委逝川,羽毛漂荡一年年。”毛泽东《到韶山》诗: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。”汉
【伯牙】于琴艺的人。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成连先生,三年不成。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,闻海水澎湃、林鸟悲鸣之声,心有所感,乃援琴而歌。从此琴艺大进,终成天下妙手。琴曲《水仙操》、《高山流水》,相传均为他所作。见汉蔡邕《琴操·水仙操》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杨倞注:“伯牙,古之善鼓琴者,亦不知何代人。”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伯牙鼓琴,钟子期听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。钟子期曰:‘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’少选之间,而志在流水。钟子期又曰:‘善哉乎鼓琴,汤汤乎若流水。’钟子期死,伯牙破琴絶弦,终身不復鼓琴
【因此】因为这个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桓思窦皇后》:“帝犹以太后有援立之功……率羣臣朝于南宫,亲馈上寿。黄门令董萌因此数为太后诉怨,帝深纳之,供养资奉有加於前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见官人经过,想必是个有才学的,因此相烦官人替写一写。”孙犁《关于<聊斋志异>》:“蒲松龄过的是清寒士子的生活,他兼理家务,可得温饱,因此,他可以专心著书。”
【绝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情雪切《韻會》徂雪切,音截。《說文》斷絲。从糸从刀从卪,象不連體絕二絲。《廣韻》絕作絶,非。《博雅》斷也。《玉篇》滅也。《書·甘誓》天用勦絕其命。又《詩·小雅》終踰絕險。《箋》踰度陷絕之險。又《禮·月令》振乏絕。《疏》不續曰絕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七曰絕祭。《註》絕肺以祭,謂之絕祭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正絕流曰亂。《註》直橫流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絕漢抵營室。《註》索隱曰:絕,度也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假舟檝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《註》絕,過也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萎絕其何傷兮。《註
【弦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戸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戸千切,音賢。《說文》弓弦也。从弓,象絲軫之形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有司左執弣,右執弦而授弓。又半月曰弦。《釋名》弦,半月之名也。其形一旁曲,一旁直,若張弓施弦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,晦朔弦望皆最密。又國名。《春秋·僖五年》楚人滅弦,弦子奔黃。《註》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。又姓。《廣韻》風俗通云:弦子後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鄭商人弦高。《哀四年》齊乞弦施救范氏。《哀十一年》使問弦多以琴。又脈數曰弦。《史記·倉公傳》脈長而弦。又弦蒲,弦中,皆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