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天借横蜺,搭渡溪两边
问天借横蜺,搭渡溪两边释义
【搭】《唐韻》都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德合切,音答。擊也。又附也,挂也。《白易居詩》熏籠亂搭舊衣裳。《韓偓詩》夜深斜搭秋千索。又《唐韻》吐盍切《韻會》託盍切,音榻。摸搭也。《梅堯臣詩》韓幹馬本摸搭時,神駿都失存毫釐。又《集韻》託合切,音塔。冒也。一曰摹也。與搨同。亦作撘。
【渡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故切《正韻》獨故切,音度。《說文》濟也。《廣雅》去也,通也。又通作度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度江河亡維楫。《集韻》或作。zdic.net汉典
【溪】《廣韻》苦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奚切。與谿同。《說文》山瀆無所通者。又水註川曰谿。 《廣韻》或作磎。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【边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眠切,音編。《玉篇》畔也,邊境也。《禮·玉藻》其在邊邑。《註》邊邑,九州邊鄙之邑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蕩搖我邊疆。又《正韻》旁近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齊邊楚。又側也。《禮·檀弓》齊衰不以邊坐。《疏》喪服宜敬,起坐宜正,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。又邊璋,半文飾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邊璋七寸。又姓。周大夫邊伯之後。南唐有邊鎬。《說文》作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
【问天】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。汉王逸《<楚辞·天问>序》:“《天问》者,屈原之所作也。何不言问天?天尊不可问,故曰天问也。”唐王维《偶然作》诗之一:“未尝肯问天,何事须击壤。”
【借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夜切,嗟去聲。假也,貸也,助也,推獎也。《家語》在貧如客,使其臣如借。《註》言不有其身,如借使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假借納用。又艸履曰不借。《釋名》言賤易有各自蓄之,不假借人也。又設辭。《詩·大雅》借曰未知,亦旣抱子。又與藉耤通。又與假通。《後漢·李充傳》無所借借。《註》下音假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昔切,音積。義同。 本作,隸省作借,別作徣。漢典考證:〔《釋名》艸履曰不借。《註》言賤易有各自置,不假借也。〕 謹照原文改爲艸履曰不借。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,不假
【横】《唐韻》戸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盲切,音黌。《說文》闌木也。又《唐韻》縱橫也。東西曰縱,南北曰橫。亦作從橫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合從連衡。《漢書音義》利合爲從,威權相脅爲橫。又《呂覽·離謂篇》失從之意,失橫之事。《註》關東六國爲從,關西爲橫。一曰以六攻一爲從,以一離六爲橫。又《楚辭·招隱》不知橫之與縱。《註》緯曰橫,經曰縱。又星名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,曰天橫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橫縣,屬琅邪郡。又學舍也。與黌通。《後漢·鮑德傳》修起橫舍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韓王子成號橫陽君,其後爲氏。
【蜺】《唐韻》五稽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研奚切,音倪。《爾雅·釋蟲》蜺,寒蜩。《註》寒螿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蟬黑而赤者謂之蜺。又嬰蜺,蟲名。《神異經》蜚蟲以季夏藏于鹿耳,名嬰蜺。又與霓同。《爾雅·釋天》蜺爲挈貳。《註》雌虹也。又《唐韻》五結切《集韻》倪結切,音齧。《韻會》屈虹也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抱垂蜺。《註》雄爲虹,雌爲蜺。如淳曰:蜺讀曰齧。《晉書·王筠傳》沈約示筠《郊居賦》,筠讀至雌蜺連蜷,約撫掌欣抃曰:僕嘗恐人呼爲霓。蓋謂字本讀入聲,恐人呼爲平聲也。又《廣韻》寒蜩之蜺亦音齧。又孑蜺,延首之貌。《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