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宪中司盛,恩荣外镇崇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文宪中司盛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wén xiànzhōng sīshèng|chéng |
恩荣外镇崇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一東 拼音: ēnróngwàizhènchóng |
文宪中司盛,恩荣外镇崇释义
【文宪】1.礼法;法制。《文选·张华<答何劭诗>》:“缨緌为徽纆,文宪焉可踰。”李周翰注:“宪,法也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刘公干以失敬罹罪。文帝问曰:‘卿何以不谨於文宪?’楨答曰:‘臣诚庸短,亦由陛下纲目不疎。’”唐皎然《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》诗:“文宪中司盛,恩荣外镇崇。”2.指书法。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於是多才之英,篤艺之彦,役心精微,耽此文宪。”
【中司】御史中丞的俗称。唐白居易《叙德书情四十韵》:“股肱分外守,耳目付中司。”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三:“蒋八座猷,贤者也。尝为中司,有端直声。”清钱大昕《廿二史考异·宋史·句龙如渊传》:“‘即擢如渊中司。’中司者,御史中丞也。此流俗之称,不当用之正史。”
【盛】《唐韻》氏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《說文》黍稷在器中,以祀者也。《書·泰誓》犧牲粢盛。《傳》黍稷曰粢,在器曰盛。《周禮·天官》甸師掌帥其屬,耕耨王藉,以共齍盛。《註》謂黍稷稻粱之屬,可盛簠簋者。又器名。《左傳·哀十三年》旨酒一盛。《註》一器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食粥於盛不盥。《註》謂今時杯杅也。又《廣韻》受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盛之,維筐及筥。《古今注》城者,盛也,所以盛受民物也。又成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白盛。《註》盛之言成也。以蜃灰堊牆,所以飾成宮室。又盛服,嚴飾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宣子
【恩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痕切,音蒽。《說文》惠也。从心因聲。《徐曰》因者,有所因也。因心爲恩。又愛也,澤也。又《廣韻》隱也,私也。又州名。漢合浦郡,唐立恩州。又河南恩州,本漢淸河郡地,宋改恩州。又姓。前漢燕祭酒恩茂。《風俗通》大夫成恩之後。又叶衣延切,音烟。《趙壹·窮鳥賦》鳥也雖頑,猶識舊恩。內以書心,外以告天。
【荣】《唐韻》永兵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于平切《韻會》於營切,音營。《說文》桐木也。見桐字註。又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。《禮·喪大記》升自東榮,降自西北榮。《註》榮屋翼也。又榮華。《爾雅·釋草》木謂之華,草謂之榮。不榮而實者謂之秀,榮而不實者謂之英。又《淮南子·時則訓》秋行夏令爲華,行春令爲榮。又榮者,辱之反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知其榮,守其辱。又人以血爲榮,以氣爲衞。《內經》榮衞不行,五臟不通。又《諡法》寵祿光大曰榮。又州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犍爲郡,唐置榮州。又杜榮,草也。《爾雅》莣,杜榮。註似茅,皮可以爲繩索履屩。又
【镇】《字彙》俗鎭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