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遗不必贵,要之资阙如
问遗不必贵,要之资阙如释义
【要之】之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论》:“要之,此两人(指苏秦、张仪)真倾危之士哉!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“剑门关皆石,无寸土;潼关皆土,无拳石。虽皆号称天下险固,要之潼关不若剑门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脸谱臆测》:“‘重枣’是怎样的枣子,我不知道,要之,总是红色的罢。”汉
【资】《唐韻》卽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咨。《說文》貨也。《易·旅卦》旅卽次,懷其資。《註》必獲次舍,懷來資貨。又《易·乾卦》萬物資始。《釋文》資,取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問歲月之資。《註》資,行用也。又《五經文字》齎,與資同。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資黍于羊俎兩端。《註》資,猶減也。今文資作齎。又與咨同。《禮·緇衣》民惟曰怨資。《尚書》作咨。又姓。《玉海》資氏。《留·風俗傳》黃帝之後。《四明志》會稽有資氏。又《集韻》資四切。與恣同。秦刻石文恣作資。
【阙如】存疑不言;空缺不书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君子於其所不知,盖闕如也。”何晏集解引包咸曰:“君子於其所不知,当闕而勿据。”唐李德裕《掌书记厅壁记》:“间者,吴少微、富嘉謨、王翰、孙逖咸有制作,存於是邦。其所不知,盖闕如也。”郭沫若《今昔集·论古代社会》:“所缺的冬官,由于古有《考工记》一书,无法做假,所以付之阙如。”2.缺少;没有。三国魏嵇康《明胆论》:“夫元气陶鑠,众生稟焉。赋受有多少,故才性有昏明。唯至人特钟纯美,兼周外内,无不必备。降此已往,盖闕如也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二体》:“自唐虞以下迄於周,是为古文
【问遗】指贿赂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都为人勇,有气力,公廉,不发私书,问遗无所受,请寄无所听。”《旧唐书·良吏传下·范传正》:“及为廉察,颇事奢侈,厚以财货问遗权贵,视公蓄如私藏,幸而不至甚败。”清钱谦益《送瞿起田令永丰序》:“某善问遗,居间请求。”2.慰劳馈赠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阶下以岁时汉所餘彼所鲜数问遗,使辩士风諭以礼节。”颜师古注:“问遗,谓餉馈之也。”《乐府诗集·鼓吹曲辞一·汉铙歌》:“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何用问遗君?双珠玳瑁簪,用玉绍繚之。”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中和节》:“李泌请以二月朔为中和
【不必】一定;未必。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夫释权衡而断轻重,废尺寸而意长短,虽察,商贾不用,为其不必也。”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善作者不必善成,善始者不必善终。”宋曾巩《王平甫文集序》:“古今作者或能文,不必工於诗;或长於诗,不必有文。平甫独兼得之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南北议和史料·第五次会议录》:“唐:‘彼以为粗率。’伍:‘只求开会正式,不必上海粗率,北京即不粗率也。’”2.无须;没有必要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是以秉心养术,无务苦虑;含章司契,不必劳情也。”唐牟融《送陈衡》诗:“不必临风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