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吊比干心,不吊比干墓

我吊比干心,不吊比干墓

诗句读音
我吊比干心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wǒdiàobǐ gànxīn
不吊比干墓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去十一暮
拼音: bù diàobǐ gànmù

我吊比干心,不吊比干墓释义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比干】商纣王的叔父,官少师。因屡次劝谏纣王,被剖心而死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昔者桀杀关龙逢,紂杀王子比干。”成玄英疏:“比干,殷紂之庶叔,忠諫而被割心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紂愈淫乱不止。微子数諫不听,乃与大师、少师谋,遂去。比干曰:‘为人臣者,不得不以死争。’迺强諫紂。紂怒曰:‘吾闻圣人心有七窍。’剖比干,观其心。”
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
【不吊】为天所哀悯庇祐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弔昊天,不宜空我师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如何不弔,事临垂克,遘疾陨丧!”元揭徯斯《大元勅赐修堰碑》:“堰无功兮民孔劳,民孔劳兮天不弔。”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不吊》:“古人言不弔者,犹曰不仁。”2.不吊丧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死而不弔者三:‘畏、厌、溺。’”孔颖达疏:“此一节论非理横死,不合弔哭之事。”唐孟郊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》诗:“死为不弔鬼,生作猜谤徒。”

【比干】商纣王的叔父,官少师。因屡次劝谏纣王,被剖心而死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昔者桀杀关龙逢,紂杀王子比干。”成玄英疏:“比干,殷紂之庶叔,忠諫而被割心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紂愈淫乱不止。微子数諫不听,乃与大师、少师谋,遂去。比干曰:‘为人臣者,不得不以死争。’迺强諫紂。紂怒曰:‘吾闻圣人心有七窍。’剖比干,观其心。”

【墓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故切,音暮。《說文》丘也。《鄭玄曰》冢塋之地,孝子所思慕之處。《禮·檀弓》古不修墓。又易墓非古也。《王制》墓地不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,爲之圖,令國民族葬。凡爭墓地,聽其獄訟,帥其屬而巡墓厲。《註》墓厲,謂塋限遮列之處。庶人不封不樹,故不言冢而云墓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凡葬,無墳謂之墓,有墳謂之塋。故檀弓云:墓而不墳。又平曰墓、封曰冢、高曰墳。又北谷曰墓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西方神明之墓。又《集韻》晡切,音模。《前漢·班固敘傳》陵不崇墓。《註》墓音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