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乃航其间,滉瀁藉一苇

我乃航其间,滉瀁藉一苇

诗句读音
滉瀁藉一苇平仄:平 平 仄
拼音: huàng yǎngjiè|jíyī wěi
我乃航其间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wǒnǎihángqí jiān

我乃航其间,滉瀁藉一苇释义

【滉瀁】1.水深广貌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薛综传》:“加又洪流滉瀁,有成山之难,海行无常,风波难免。”唐柳宗元《梦归赋》:“歘腾踊而上浮兮,俄滉瀁之无依。”蒋之翘注:“滉瀁,深广貌。”清黄遵宪《游箱根》诗:“举国无名川,一湖何滉瀁!”2.指大水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崇教》:“或浮文艘於滉漾,布密网於緑川。”唐柳宗元《法华寺石门精室》诗:“壍峭出蒙笼,墟嶮临滉瀁。”清黄景仁《由慈光寺至老人峰》诗:“一泉喷巖下,阴磵走滉瀁。”3.泛指光、影等摇动、晃荡。宋司马光《翠漪亭》诗:“雕簷日华动,滉瀁照漪涟。”明张景《飞丸记·故旧存

【一苇】·卫风·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一苇者,谓一束也,可以浮之水上而渡,若桴栰然,非一根苇也。”后以“一苇”为小船的代称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邵传》:“臣闻否泰无常,吉凶由人,长江之限不可久恃,苟我不守,一苇可航也。”宋苏轼《游武昌寒溪西山寺》诗:“今朝横江来,一苇寄衰朽。”明刘基《旅兴》诗之一:“那无一苇航,繁念空悠悠。”清林则徐《中秋炮台眺月》诗:“日午潮回擢东指,顺流一苇如轻鸥。”汉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航】《廣韻》胡郞切《集韻》寒剛切,音筕。《廣韻》船也。《集韻》方舟也。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賢主之用人也,猶巧工之制木也,大者以爲舟航柱梁。《註》方兩小船,與共濟爲航也。《張衡·思賦》譬臨河而無航。又《字彙補》禹航,地名。今餘杭也。又通作杭。《詩·衞風》誰渭河廣,一葦杭之。《註》杭,度也。zdic.net漢典

【其间】其中;那中间。唐韩愈《谢自然》诗:“一朝坐空室,云雾生其间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文章》:“然古书之存於今者寡矣,其间亦有异闻焉,安可废之。”鲁迅《野草·过客》:“东,是几株杂树和瓦砾;西,是荒凉破败的丛葬;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。”2.指某一段时间。元关汉卿《四春园》第一折:“那其间墻里无人看,墻外行人则要你厮顾盼。”毛泽东《两个中国之命运》:“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,已经二十四年了,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、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