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年七十无住宅,斤斧登登乱朝夕

我年七十无住宅,斤斧登登乱朝夕

诗句读音
我年七十无住宅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wǒniánqīshíwúzhù zhái
斤斧登登乱朝夕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jīn fǔdēng dēngluànzhāo xī

我年七十无住宅,斤斧登登乱朝夕释义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七】《唐韻》親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戚悉切,音桼。少陽數也。《說文》陽之正也,从一,微隂从中衺出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註》七政,日月五星也。《詩·唐風》豈曰無衣七兮。《註》侯伯七命,車服皆以七爲節。又詞家以七名篇,雖八首,問對凡七。七者,問對之別名,始枚乗七發,後傅毅七激,崔駰七依,曹植七啓,張協七命,繼之凡十餘家。又三七,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言葉左三右四,故名。一說本名山桼。又姓。明七希賢。又人名。《續仙傳》殷七七,名文祥。《蘇軾詩》安得道人殷七七,不論時節遣花開。 《正字通》或通作桼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住宅】住房。多指规模较大的。《水浒传》第三三回:“南边有个小寨,是文官刘知寨的住宅。”清李渔《巧团圆·梦讯》:“以后睡梦之中,不上这座小楼就罢,若还再走上去,定要讨个下落,且看是谁家住宅。”沙汀《丁跛公》:“许多连他不如的人,在这扰乱的岁月中,都已经走上正路了,他们建筑起‘四水列堂’的住宅了。”

【斤斧】1.斧头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其木可以为棺,可以为车,斤斧得入焉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凡木结根於灵山,而匠石为之寝斤斧。”宋苏轼《筑高丽亭馆一绝》:“簷楹飞舞垣墙外,桑柘萧条斤斧餘。”郭沫若《洪水时代》诗:“夏禹,只把手中的斤斧暂停,笑说道:‘那只是虚无的幻影!’”2.指兵器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:“宣宗索赵嘏诗,其卷首有《题秦皇诗》,其略云:‘徒知六国随斤斧,莫有羣儒定是非。’”3.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。宋范仲淹《与韩魏公书》:“又窥诸公所赋,何以措手,然旨命丁寧,亦勉率成篇,并自写上呈,所谓将

【登登】1.象声词。指敲击声。《诗·大雅·緜》:“度之薨薨,筑之登登。”唐刘禹锡《许州文宣王新庙碑》:“瀷水之濒,城池在东,登登其杵,坎坎其斧。”宋苏轼《孙莘老求墨妙亭》诗:“龟趺入坐螭隐壁,空斋昼静闻登登。”明高启《与侄常游东庵》诗:“水树圆庵緑几层,阴中敲户昼登登。”2.象声词。指马蹄声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六:“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长安道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采桑子·居庸关》词:“巂周声里严关峙,匹马登登,乱踏黄尘,听报邮籤第几程。”清朱彝尊《百字令》词:“瘦马登登愁径滑,何况新霜时候。”3.象声词。指脚

【乱】《正字通》俗亂字。(亂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郞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玩切,鑾去聲。紊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亂,治也。《說文》从乙。乙,治之也。《玉篇》理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亂而敬。《孔傳》有治而能敬謹。又《盤庚》亂越我家。《梓材》厥亂爲民。《洛誥》四方迪亂,亂爲四輔。《立政》丕乃俾亂之類,皆訓治也。又不治也,凡事物不理皆曰亂。《爾雅·釋訓》夢夢,訰訰,亂也。《書·周官》制治於未亂。《周禮·地官》司虣掌憲巿之禁令,禁其鬥囂與其虣亂。又兵寇也。又事未定之時。《禮·檀弓》仲梁子曰:夫婦方亂。《註》喪次男女哭位未成

【朝夕】1.早晨和晚上。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朝夕不相及,谁能俟五。”韦昭注:“言朝恐不及夕。”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是以通人达士,鉴兹性命,以存亡为晦明,死生为朝夕,故其生也不为娱,亡也不知戚。”唐沉佺期《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》诗:“风烟万里隔,朝夕几行啼。”2.谓早晚朝见。《诗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邦君诸侯,莫肯朝夕。”郑玄笺:“王流在外,三公及诸随王而行者,皆无君臣之礼,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。”3.犹言从早到晚,整天。形容长时间。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:“陟彼北山,言采其杞。偕偕士子,朝夕从事。”汉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