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听雪作披衣起,不待天明带月看

卧听雪作披衣起,不待天明带月看

诗句读音
不待天明带月看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五寒
拼音: bù dàitiān míngdài yuèkàn|kān
卧听雪作披衣起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wòtīngxuězuòpī yīqǐ

卧听雪作披衣起,不待天明带月看释义

【不待】1.用不着;不用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善人之与不善人,名分日离,不待审察而得也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周党》:“臣闻尧不须许由、巢父,而建号天下;周不待伯夷、叔齐,而王道以成。”唐韩愈《处士卢君墓志铭》:“处士少而孤,母夫人怜之,读书学文,皆不待强教,卒以自成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四回:“那死人,更不待説,漂的满河都是。”毛泽东《<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>的按语三八》:“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,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,成年人更不待说了。”2.不想;不愿意。

【天明】1.犹天命;天道。《书·大诰》:“用寧王遗我大宝龟,绍天明。”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范氏、中行氏反易天明,斩艾百姓,欲擅晋国而灭其君。”孔颖达疏:“下事上,臣事君,法则天之明道;臣不事君是反易天之明道。”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唯辩而使助治天明也。”孙诒让间诂:“王云:天明,天之明道也。”2.天之光辉。指日、月、星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为父子、兄弟、姑姊、甥舅、昏媾、姻亚,以象天明。”孔颖达疏:“六亲,父为尊严;众星,北辰为长。六亲和睦以事严父,若众星之共北极,是其象天明也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司常》“王

【带月】谓披戴月色。晋陶潜《归园田居》诗之三: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”唐刘长卿《送张十八归桐庐》诗:“归人乘野艇,带月过江村。”明杨慎《伯劳吟》:“村妇侵星提瓮汲,山农带月架犂耕。”

【卧】《唐韻》吾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吾貨切《正韻》五箇切,音餓。《說文》休也。从人臣,取其伏也,人臣事君俯僂也。《長箋》因休義借寐也。《廣韻》寢也。《釋名》化也,精氣變化,不與覺時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魏文侯問於子夏曰:吾端冕而聽古樂,則唯恐臥。又《韻會》寢室曰臥。《後漢·宦者傳論》乃以張卿爲大謁者,出入臥內。又息也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臥名利者寫生危。《註》息其名利之心,則無危生之累也。

【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相絕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絕切,音。《說文》本作。凝雨。《元命包》隂凝爲雪。《釋名》雪,綏也。水下遇寒氣而凝,綏綏然下也。《埤雅》雪六出而成華,言凡草木華五出,雪華獨六出,隂之成數也。《詩·邶風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廣韻》除也。《韻會》洗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澡雪而精神。《戰國策》得賢士與共國,以雪先王之恥,孤之願也。又《廣韻》拭也。《家語》以黍雪桃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沛公遽雪足杖矛,曰:延客入。又小雪、大雪,節名。見《後漢·律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後漢·明帝紀註》天山卽祈連山。一名雪山。又陽春白雪,古

【作】〔古文〕胙《唐韻》則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各切,臧入聲。興起也。《易·乾卦》聖人作而萬物覩。《書·堯典》平秩東作。又振也。《書·康誥》作新民。又造也。《禮·樂記》作者之謂聖。《詩·鄘風》定之方中,作于楚宮。又爲也。《詩·鄭風》敝予又改作兮。又始也。《詩·魯頌》思馬斯作。又坐作。《周禮·夏官》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。又將作,秦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表》秩二千石,掌宮室。又作猶斮也。《禮·內則》魚曰作之。《註》謂削其鱗。又汨作,逸書篇名。又姓。漢涿郡太守作顯。又與詛同。怨謗也。《詩·大雅》侯作侯祝。又《集韻

【披衣】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。三国魏曹丕《杂诗》之一:“展转不能寐,披衣起彷徨。”唐韦应物《寄冯著》诗:“披衣出茅屋,盥漱临清渠。”清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二人披衣待旦,别袁而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