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亦挂冠为弟子,同参肯许是耕閒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我亦挂冠为弟子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wǒyìguà guānwéi|wèidì zǐ |
同参肯许是耕閒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: tóng cānkěnxǔ|hǔshìgēng |
我亦挂冠为弟子,同参肯许是耕閒释义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【挂冠】漢亦作“掛冠”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五》:“﹝逢萌﹞闻王莽居摄,子宇諫,莽杀之。萌会友人曰:‘三纲絶矣,祸将及人。’即解衣冠,挂东都城门,将家属客於辽东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逢萌》亦载此事。又,南朝梁陶弘景,于齐高帝作相时,曾被引为诸王侍读。他家贫,求作县令不得,乃脱朝服挂神武门,上表辞禄。见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陶弘景》。后因以“挂冠”指辞官、弃官。南朝梁沉约《和左丞庾杲之移病》:“挂冠若东都,山林寧復出。”宋叶适《祭韩子师尚书文》:“愤发挂冠,龠米自炊。”清李渔《玉搔头·分任》:“蒿目为时忧,年未艾,
【弟子】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。泛指年幼的人。《易·师》:“长子帅师,弟子舆尸,贞凶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”邢昺疏:“男子后生为弟。言为人弟与子者,入事父兄则当孝与弟也。”清曾国藩《送唐先生南归序》:“自卿大夫之弟子,与凡民之秀者,皆上之人置师以教之。”2.学生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哀公问曰:‘弟子孰为好学?’”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与老者言,言使弟子。”贾公彦疏引雷次宗云:“学生事师,虽无服,有父兄之恩,故称弟子也。”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帝先备弟子之仪,使酺讲《尚书》一篇,然后脩君臣之礼。”宋叶
【同参】参与。《南史·沉演之传》:“景仁寻卒,乃以后军长史范曄为左卫将军;与演之对掌禁旅,同参机密。”2.佛教语。谓共同参谒一师。亦为同事一师之佛教徒之互称。宋王安石《驴》诗之一:“临路长鸣有真意,盘山弟子久同参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令遵禅师》:“勤曰:‘吾久侍丹霞,今既垂老,倦于提诱,汝可往謁翠微,彼即吾同参也。’”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十六:“于是供主便向大家感谢的施礼说:‘同参的摄照!’”3.共同参悟研究。宋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卷上:“禪宗论云间有三种语:其一为随波逐浪句,谓随物应机,不主故常;其二为截断众流句
【肯】〔古文〕《正韻》苦等切,音懇。《爾雅·釋言》肯,可也。《詩·衞風》惠然肯來。《箋》可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高帝數讓,衆莫肯爲。又《集韻》可亥切,音愷。《字林》著骨肉也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技經肯綮之未嘗。《註》著骨肉也。肯,著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肎肻。又。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【耕】〔古文〕畊《唐韻》古莖切《韻會》古庚切《正韻》古衡切,音更。《說文》犂也。古者井田,故从井。《易·无妄》六二不耕穫,不葘畬,則利有攸往。《禮·王制》三年耕,必有一年之食。九年耕,必有三年之食。《山海經》稷之孫曰叔均,是始作牛耕。又《正字通》凡致力不怠,謂之耕。又假它事代食,若力田然,亦曰耕。《揚子·法言》耕道得道,獵德得德,是獲饗也。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。《拾遺記》賈逵門徒來學,不遠千里,獻粟盈倉。或云:逵非力耕,所謂舌耕也。《任彥昇·薦士表》旣筆耕爲養。《唐書·王勃傳》心織而衣,筆耕而食。《宋史·王韶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