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疑造物偏膏粱,富贵何缘悭有道

我疑造物偏膏粱,富贵何缘悭有道

诗句读音
我疑造物偏膏粱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wǒyí|nǐ41gāo liáng
富贵何缘悭有道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fù guìhé|hē|hèyuánqiānyǒu dào

我疑造物偏膏粱,富贵何缘悭有道释义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其切《集韻》魚其切《韻會》凝其切,音宜。惑也。《廣韻》不定也。《易·乾卦》或之者,疑之也。《禮·坊記》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。以爲民坊者也。《疏》疑謂是非不決,當用禮以章明之。又度也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凡燕見于君,必辨君之南面,若不得,則正方不疑君。《註》疑,度也,不可預度君之面位,邪立嚮之。又《廣韻》恐也。又《增韻》似也,嫌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戾也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九疑之南,陸事寡而水事衆。《註》九疑,山名也。在蒼梧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經》符惕之山,其上多椶柟,下多金玉,神江疑居之。

【物】《唐韻》文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文拂切,音勿。《說文》萬物也。牛爲大物。天地之數,起於牽牛,故从牛。勿聲。《玉篇》凡生天地之閒,皆謂物也。《易·乾卦》品物流形。又《无妄》先王以茂對時,育萬物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九貢,九曰物貢。《註》物貢,雜物,魚鹽橘柚。又《玉篇》事也。《易·家人》君子以言有物,而行有恆。《疏》物,事也。《禮·哀公問》敢問何謂成身,孔子對曰:不過乎物。《註》物,猶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三物敎萬民,而賔興之。又《詩·小雅》比物四驪。《傳》物,毛物也。《又》三十維物,爾牲則具

【偏】《唐韻》芳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紕延切,音篇。頗也,側也。《書·洪範》無黨無偏,王道平平。又中之兩旁曰偏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鄭伯使許大夫百里,奉許叔以居許東偏。又屬也。《左傳·襄三年》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,舉其偏不爲黨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疏:五十人爲偏。又《司馬法》車戰,二十五乗爲偏。詳前伍字註。又偏枯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禹跳湯偏。《鄭註》湯半體枯。又姓。漢偏呂。見《史游急就章》。又偏翩篇古通用。《易·泰卦》翩翩不富以其鄰。陸德明作篇篇。古文作偏偏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》五十人爲偏。〕 謹按此夏官

【膏粱】1.肥美的食物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夫膏粱之性难正也。”韦昭注:“膏,肉之肥者;粱,食之精者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崇教》:“﹝王孙公子﹞鼻饜乎兰麝,口爽於膏粱。”唐刘禹锡《武夫词》:“今来从军乐,跃马飫膏粱。”闻一多《奇迹》诗:“我不能不节省点,把藜藿权当作膏粱。”2.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顺帝纪二》:“诸侍中皆膏粱之餘,势家子弟,无宿德名儒可顾问者。”《晋书·范宁传》:“王何叨海内之浮誉,资膏粱之傲诞,画螭魅以为巧,扇无检以为俗。”宋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卷十:“蔡京诸孙,生长膏粱,不知稼穡。

【富贵】1.富裕而显贵。犹言有财有势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唐韩愈《省试颜子不贰过论》:“不以富贵妨其道,不以隐约易其心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七:“他不求显达,不求富贵,书并不是他的干禄的工具。”2.使富裕而显贵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民恶忧劳,我佚乐之;民恶贫贱,我富贵之。”《汉书·窦婴传》:“梁人高遂乃説婴曰:‘能富贵将军者,上也;能亲将军者,太后也。’”《周书·文帝纪下》:“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,非欲富贵其身而尊荣之,盖以天下至广,非一人所能独治,是以博访贤才,助己为治。”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悭】《廣韻》苦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閑切,音掔。《廣韻》悋也。《李白詩》披豁露天慳。《朱子·極目亭詩》倒盡詩囊未許慳。又《集韻》何閒切,音閑。老人智也。

【有道】1.有才艺或有道德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凡有道者,有德者,使教焉。”郑玄注:“道,多才艺者。”《史记·游侠列传序》:“昔者虞舜窘於井廪,伊尹负於鼎俎……仲尼畏匡,菜色陈蔡。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,犹然遭此菑,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?”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己巳,令公、卿、特进、侯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郡国守相,举有道之士各一人。”唐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或问諫议大夫阳城於愈,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?”2.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﹝君子﹞敏於事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何晏集解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