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处清阴似剡溪,火云奇崛倚空齐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无处清阴似剡溪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二齊 拼音: wú chǔqīng yīnsì|shì3|41 |
火云奇崛倚空齐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huǒ yúnqí jué3kōng|kòng|kǒngqí|jì|zī|zhāi |
无处清阴似剡溪,火云奇崛倚空齐释义
【无处】1.无所处。谓没有处置的理由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若於齐,则未有处也。无处而餽之,是货之也。”赵岐注:“我在齐无事,於义未有所处也。义无所处而餽之,是以货财取我。”2.犹无为,无常。《吕氏春秋·圜道》:“帝无常处也,有处者乃无处也。”高诱注:“有处,有为也。有为则不能化,乃无处为也。”1.没有处所;没有地方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年洋洋以日往兮,老嵺廓而无处。”《汉书·高后纪》:“汝为将而弃军,吕氏今无处矣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见诛灭,无处所也。”唐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》之一:“江上被花恼不彻,无处告诉只颠
【清阴】1.清凉的树阴。晋陶潜《归鸟诗》:“顾儔相鸣,景庇清阴。”唐薛能《杨柳枝》词:“游人莫道栽无益,桃李清阴却不如。”元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一折:“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。”2.喻恩泽。宋苏轼《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》:“愿言均此施,清阴分四方。”3.谓天气阴凉。宋梅尧臣《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》:“是时天清阴,力气勇奔骤。”
【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詳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象齒切《正韻》詳子切,音巳。肖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綸似綸,組似組,東海有之。帛似帛,布似布,華山有之。《疏》以其所似,名其草也。又嗣也。《詩·周頌》以似以續。又况也,奉也。《賈島詩》今日把似君,誰有不平事。又《正韻》相吏切,音寺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養里切,音以。《詩·大雅》無曰余小子,召公是似。叶下祉。《賈誼·旱雲賦》運淸濁之澒洞兮,正重沓而起。嵬隆崇以崔巍兮,時彷彿而有似。
【剡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以冉切,音琰。《說文》銳利也。从刀,炎聲。《易·繫辭》剡木爲矢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剡手以衝仇人之胷。《註》剡,利也。又斬也。《荀子·强國篇》安欲剡其脛。又《玉篇》剡剡,光貌。《屈原·離騷》皇剡剡其揚靈。又剡剡,身起貌。《禮·玉藻》弁行剡剡起屨。《註》急行欲速,身屨恒起也。又剡覃音義同。《詩·小雅》以我覃耜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介馭閒以剡耜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時染切,音冉。縣名,在會稽。
【溪】《廣韻》苦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奚切。與谿同。《說文》山瀆無所通者。又水註川曰谿。 《廣韻》或作磎。
【火云】红云。多指炎夏。南朝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·蕤宾五月》:“冻雨洗梅树之中,火云烧桂林之上。”唐杜甫《贻华阳柳少府》诗:“火云洗月露,絶壁上朝暾。”仇兆鳌注:“火云,朝霞也。”明刘基《过闽关》诗之九:“岭上高秋生火云,狂雷送雨忽纷纷。”郭沫若《骆驼》诗:“看呵,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。”
【奇崛】亦作“奇倔”。1.奇特挺拔。南朝梁何逊《渡连圻》诗之一:“悬崖抱奇崛,絶壁驾崚嶒。”五代齐己《江上夏日》诗:“无处清阴似剡溪,火云奇崛倚空齐。”郭沫若《丁东草·石榴》:“奇崛而不枯瘠,清新而不柔媚。”2.独特不凡。唐陆贽《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》:“自揣凡庸之才,又无奇崛之効。”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太祖纪一》:“形神魁壮,趣向奇崛,爱兵好勇,不事田产。”明方孝孺《题南屏对雪图》诗:“吾知王也奇崛人,新诗妙墨俱絶伦。”3.谓笔墨新奇刚健。宋姜夔《续书谱》:“大凡学草书,先当取张芝、皇象、索靖等……然后仿王右军,申
【倚】《唐韻》於綺切《集韻》巨綺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隱綺切,音輢。因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又《左傳·昭五年》薳啓彊曰:設机而不倚,爵盈而不飮。又恃也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百姓罷極怨望,容容無所倚。又偏也,側也。《禮·問喪》居于倚廬。又倚瑟,合曲也。《前漢·張釋之傳》愼夫人倚瑟而歌。今塡詞家謂之倚聲。又姓。楚左史倚相之後。又《正韻》於戲切,音意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與奇同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倚魁之行。《註》引《揚子·方言》:秦晉之閒,凡物體不具謂之倚。又《莊子·天下篇》南方有倚人焉,曰黃繚。音義同畸。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【齐】〔古文〕亝《唐韻》徂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前西切,音臍。《說文》禾麥吐穗上平也。《註》徐鍇曰:生而齊者,莫如禾麥。又《玉篇》整也。《正韻》無偏頗也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必將修禮以齊朝,正法以齊官,平政以齊民。《註》齊,整也。又等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世家子弟富人,或鬭雞走狗馬,弋獵博戲,亂齊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齊,等也。無有貴賤,謂之齊民。又《正韻》莊也,肅也。《左傳·文二年》子雖齊聖,不先父食。《註》齊,肅也。又正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。《註》中正通知之人也。《朱傳》齊,肅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殷齊,中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