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道废兴时否泰,人才进退国安危

吾道废兴时否泰,人才进退国安危

诗句读音
人才进退国安危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rén cáijìn tuìguóān wēi
吾道废兴时否泰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wú dàofèi xīngshípǐ tài

吾道废兴时否泰,人才进退国安危释义

【人才】才能。汉王充《论衡·累害》:“人才高下,不能钧同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人才无定珍,器用无常道。”《北史·崔亮传》:“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,空辨氏姓高下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叙事》:“故知人才有殊,相去若是,校其优劣,詎可同年?”2.有才学的人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逸民》:“褒贤贵德,乐育人才。”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则天下之人才,不胜用矣。”清恽敬《兵部侍郎裘公神道碑铭》:“今上加意人才,大臣多以公名举奏,升内阁侍读学士。”吕澂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第二讲:“支谦到江南以后,北方仍有宣扬佛学的人才

【进退】“进逻”。1.前进与后退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。”韩康伯注:“往復相推,迭进退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,或从始而上进,或居终而倒退,以其往復相推,或渐变而顿化,故云进退之象也。”《宋书·乐志二》:“进退疾鹰鷂,龙战而豹起。”宋曾巩《殿前都指挥使制》:“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,有坐作进退之法。”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一个老战兵》:“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,再多学些便是摆阵,人穿了五彩衣服,扛了武器和旗帜,各自随方位调动,随金鼓声进退。”2.举止行动。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人君者,摄天

【国】〔古文〕囗囶圀《唐韻》古或切《集韻》骨或切,觥入聲。《說文》邦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國之法,以分國爲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記》匠人營國,旁三門,國中九經九緯,經涂九軌,左祖右社,面朝後市。《禮·王制》五國以爲屬,十國以爲連,二十國以爲卒,二百一十國以爲州。《孟子》大國,地方百里,次國,地方七十里,小國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掌節》山國用虎節,土國用人節,澤國用龍節。《註》山國多山者,土國平地也,澤國多水者。又滅人之國曰勝國。《左傳註》勝國者,絕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國。亦曰絕國。《後

【安危】平安与危险。《管子·参患》:“君主之所以尊卑,国之所以安危者,莫要于兵。”晋干宝《晋纪总论》:“盖民情风教,国家安危之本也。”宋苏轼《次韵李修孺留别》之一:“岂意青天扫云雾,尽呼黄髮寄安危。”孙继先《强渡大渡河》:“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。”漢

【吾道】我的学说或主张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’”唐杜甫《屏迹》诗之二:“用拙存吾道,幽居近物情。”《宋史·道学传二·杨时》:“顥目送之曰:‘吾道南矣。’”章炳麟《致陶柳二子书》:“闻孙逸仙亦倡是説,窃幸吾道不孤。”

【废兴】盛衰;兴亡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孔子曰:‘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’也。故治乱废兴在於己。”清洪昇《京东杂感》诗:“远望穷高下,孤怀感废兴。”叶剑英《八十抒怀》诗:“八十毋劳论废兴,长征接力有来人。”2.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大夫》:“凡为邑者,以四达戒其功事,而诛赏废兴之。”汉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
【否泰】两个卦名。天地交,万物通谓之“泰”;不交闭塞谓之“否”。后常以指世事的盛衰,命运的顺逆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否泰如天地,足以荣汝身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岂地势之安危,信人事之否泰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载文》:“夫国有否泰,世有污隆,作者形言,本无定準。”元范康《新水令·乐道》套曲:“晓屯蒙否泰交,知消长盈虚意。”《新华日报》1943.2.8:“在这民族运命否泰交替的春天,为着自由、平等、幸福的更好的将来,我们应该早自为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