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都来往无旧业,一代公卿尽故人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一代公卿尽故人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yīdàigōng qīngjìn|jǐngù rén |
| 五都来往无旧业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: wǔ dōulái wǎngwújiù yè |
五都来往无旧业,一代公卿尽故人释义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代】《唐韻》徒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待戴切《正韻》度耐切,音岱。更也,替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工人其代之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許由曰:庖人雖不治庖,尸祝不越俎而代之。又世也。《家語》古之王者,易代攺號,取法五行。又不還曰代。又國名。趙之先有代國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代郡亳丘有五原關。《應劭曰》古代國。又州名。漢代郡屬幽州,魏攺爲州。又姓。周代舉,明代賢。又《方書》脈有代。《史記·倉公傳》齊侍御史成病頭痛。脈法曰:代則絡脈有過,其代絕而脈賁者,病得之酒且內。王叔和曰:來數而中止,不能自還,因而復動者名代。又叶徒帝切,音地。
【公卿】1.三公九卿的简称。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。”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出则事公卿,入则事父兄。”《后汉书·陈宠传》:“及竇宪为大将军征匈奴,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。”刘师培《悲佃篇》:“试徵之周代天子立官,自公卿至胥徒,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。”2.泛指高官。汉荀悦《汉纪·昭帝纪》:“始元元年,春二月。黄鵠下建章宫太液池中,公卿上寿。”唐元稹《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》:“公卿委累,贤彦駢繁。”明方孝孺《君子斋记》:“为君子矣,虽不为公卿,无害也;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,其如公卿何。”严复《和荆公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【故人】1.旧交;老友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夫子出於山,舍於故人之家。”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公之所以得无死者,以綈袍恋恋,有故人之意,故释公。”唐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诗:“劝君更尽一盃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二:“在往常,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,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。”2.古人;死者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一章二:“复员后张季鸾却成了故人了。”3.对门生故吏的自称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,謁见,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。震曰:‘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’”
【五都】1.战国齐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。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王(齐宣王)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,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。”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五都之兵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五都即齐也。按,临淄是五都之一也。”2.古代的五大城市。所指不一。(1)汉以洛阳、邯郸、临菑、宛、成都为五都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遂於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,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、邯郸、临甾、宛、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。”(2)三国魏以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、洛阳为五都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“改许县为许昌县”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改
【来往】,往返。战国楚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精交接以来往兮,心凯康以乐欢。”唐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大章按步以来往,夸父振策而奔走。”明刘基《途中见去雁》诗:“昔与鴈同归,今来鴈北飞。殷勤祝过鴈,来往莫相违。”杨朔《三千里江山·不是尾》:“天空腾起更多小燕子,来往迴旋,每架后尾都拖着道白烟。”2.偏指来、到。唐刘长卿《喜鲍禅师自龙山至》诗:“杖锡閒来往,无心到处禪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沧州瞽者刘君瑞,尝以弦索来往余家。”3.交际往来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﹝华阳夫人﹞从容言子楚质於赵者絶贤,来往者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【旧业】1.先人的事业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年》:“今越围吴,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,非晋之所能及也。”晋左思《咏史》之二:“金张藉旧业,七叶珥汉貂。”2.原有的产业、家业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﹝莽﹞又上书归孝哀皇帝所益封邑,入钱献田,殫尽旧业,为众倡始。”《醒世恒言·小水湾天狐贻书》:“王臣思想要往都下寻访亲知,整理旧业,为归乡之计。”鲁迅《坟·论“他妈的!”》:“至于大姓,实不过承祖宗馀荫,以旧业骄人,空腹高心,当然使人不耐。”3.原来的职业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锺会传》:“百姓士民,安堵旧业。”4.指昔所从事的学业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