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端更被人撺掇,愤愤扶锹去活埋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无端更被人撺掇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wú duāngēng|gèngbèi|pīréncuān duo |
愤愤扶锹去活埋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fèn fènfúqiāoqùhuó mái |
无端更被人撺掇,愤愤扶锹去活埋释义
【无端】1.没有起点;没有终点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始乎无端,卒乎无穷;始乎无端,道也,卒乎无穷,德也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圜而环之,令之肉倍好者,周旋无端,终而復始,无穷已也。”唐王昌龄《大梁途中作》诗:“怏怏步长道,客行渺无端。”清黄宗羲《与友人论学书》:“时而为和,谓之春;和升而温,谓之夏;温降而凉,谓之秋;凉升而寒,谓之冬;寒降而復为和。循环无端,所谓生生之为易也。”2.没有界线;没有头绪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狡猾钝惛,是非无端,孰知其所萌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错综六情,而处无端之善否。”晋孙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被】《唐韻》皮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部靡切,音罷。《說文》寢衣也。《釋名》被,被也,被覆人也。《傅被銘》被雖溫,無忘人之寒。無厚于己,無薄于人。又《唐韻》皮義切,音髲。覆也。《詩·大雅》天被爾祿。《箋》天覆被女以祿位,使祿福天下。又及也。《書·堯典》光被四表。又表也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笲緇被纁裹加于橋。又具也。《戰國策》械器被具。又帶也。《前漢·韓王信傳》國被邊,匈奴數入。又加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高祖被酒,夜徑澤中。《註》爲酒所加也。又把中也。《周禮·冬官·廬人》凡爲殳,五分其長。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。又負也。《後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【撺掇】1.怂恿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五:“子房为韩报秦,攛掇高祖入关。”元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他那里口口声声,攛掇先生,不如归去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回:“他怪我攛掇师父念‘紧箍儿咒’。”鲁迅《呐喊·社戏》:“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,立刻撺掇起来,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。”2.催逼;催促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遂唤几箇小僂儸,传令教攛掇,隔着山门厉声叫:‘满寺里僧人听呵……得鶯鶯后便退干戈,不得后目前生祸。’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六回:“你这边房子七八也待盖了,攛掇匠人,早些装修、油漆停当。”3.
【愤愤】心求通而未得貌。《论语·述而》“不愤不啟,不悱不发”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注:“孔子与人言,必待其人心愤愤,口悱悱,乃后啟发为説之。”2.指烦闷不舒貌。金王若虚《君事实辨下》:“宋孔熙先博学文史,兼通数术,有纵横才志。文帝时,为散骑侍郎,不为时知,愤愤不得志。”明归有光《与沉敬甫书》之五:“但千古哭声,未尝不同,何论前世有屈原、贾生耶?以发吾之愤愤而已。”3.气愤不平。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:“自王莽篡汉,常愤愤,怀復社稷之虑。”《宋书·殷景仁传》:“湛既入,以景仁位遇本不踰己,一旦居前,意甚愤愤。”明刘基《牡
【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防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馮無切《正韻》逢夫切,音符。《說文》佐也。一曰相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護也。《郭璞註》扶挾將護。《論語》顚而不扶。《前漢·高祖紀》不如更遣長者,扶義而西。《註》以義自助也。又緣也。《晉語》侏儒扶盧。又州名。扶州在隴右,唐屬山南道。又澤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扶柳縣註》地有扶澤,澤中多柳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傳魯論語者,魯扶卿。又《集韻》與芙通。扶蕖,荷也。又與通。大風也。又《唐韻》甫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風無切,音夫。《禮·投壺》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,庭中九扶。《註》鋪四指曰
【锹】《集韻》同鍫。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【活埋】害人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五回:“他活埋惯了人,今日还要活埋我哩。”2.活活地埋葬。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八章:“不要忘记被活埋的孩子!”阮章竞《送别》诗:“刘明德那个狗王八,把俺孩光身活埋在雪堆下。”3.引申指断送。巴金《新生》:“这样是不行的,你简直是在亲手活埋你自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