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端外国人瞒我,插片木头讨甚麽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无端外国人瞒我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三哿 拼音: wú duānwài guórénmán|ménwǒ |
| 插片木头讨甚麽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: chāpiàn|piānmù toutǎoshèn|shén |
无端外国人瞒我,插片木头讨甚麽释义
【无端】1.没有起点;没有终点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始乎无端,卒乎无穷;始乎无端,道也,卒乎无穷,德也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圜而环之,令之肉倍好者,周旋无端,终而復始,无穷已也。”唐王昌龄《大梁途中作》诗:“怏怏步长道,客行渺无端。”清黄宗羲《与友人论学书》:“时而为和,谓之春;和升而温,谓之夏;温降而凉,谓之秋;凉升而寒,谓之冬;寒降而復为和。循环无端,所谓生生之为易也。”2.没有界线;没有头绪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狡猾钝惛,是非无端,孰知其所萌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错综六情,而处无端之善否。”晋孙
【外国】1.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。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然张騫凿空,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,以为质於外国,外国由此信之。”唐韩愈《送郑尚书序》:“外国之货日至,珠香象犀玳瑁奇物,溢于中国,不可胜用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九回:“去年外国新到了一种纸卷烟的机器,小巧得很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八章:“我起先推口说,我是外国人,夹在她们中间会使她们不方便。”2.犹外地,外乡。清李渔《意中缘·沉奸》:“我和你两个妇人,来在他乡外国,没有一个男子护身,也走动不得。”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【瞒】《唐韻》母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謨官切,滿平聲。《說文》平目也。《徐曰》目瞼低也。杜林曰:目眥平貌。又《廣韻》目不明也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酒食聲色之中,則瞞瞞然。《註》閉目貌。又匿情相欺亦曰瞞。《汲冢周書》淺薄閒瞞,其謀乃獲。又人名。《魏志·武帝紀》太祖姓曹諱操,小字阿瞞。又鄋瞞,長翟國名。《左傳·文十一年》鄋瞞侵齊。又城名。《舊唐書·地理志》西域於解蘇國所治,治數瞞城,置以其王領之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荆蠻之後,本姓蠻,後爲瞞氏。又《集韻》謨奔切,音門。慚貌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子貢瞞然慙。《註》又音蠻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【插】《唐韻》楚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測洽切,音鍤。《說文》刺肉也。《廣韻》刺入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羽檄徵天下兵。《註》魏武奏事云:今邊有警,輒露檄插羽。又《急就篇·師古註》插者,擔也。兩頭鑯銳,所以插刺禾束,而擔之也。《集韻》或作捷。又與鍤同。刺土器也。《戰國策》坐而織蕢,立則杖插。又《集韻》七接切,音妾。搢也。與扱同。又側洽切,音眨。攝也。 从干从臼。俗作揷挿,非。
【片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匹見切,偏去聲。《說文》判木也。从半木。《廣韻》析木也。《玉篇》半也,判也,開坼也。《論語》片言可以折獄者,其由也與。《註》孔曰:片,猶偏也。聽獄必須兩辭,以定是非。偏信一言以折獄者,惟子路可。《朱註》片言,半言也。又《增韻》瓣也。又茶亦以片計。《白居易詩》綠芽十片火前春。《蘇軾詩》建茶三十片。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普半切,音泮。《集韻》本作牉。《莊子·則陽篇》雌雄片合。詳牉字註。
【木头】名。古代工匠量材伐木,以人头取度而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车人》“半矩谓之宣”汉郑玄注:“半矩,尺三寸三分寸之一,人头之长也,柯樨之木头取名焉。”参阅清桂馥《札朴·木头》。2.木材和木料的统称。辽李齐贤《五冠山》诗:“木头雕作小唐鸡,筯子拈来壁上栖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一回:“尤氏道:‘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。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一个弹子……一直打到东边那个厅柱上,吧挞的一声,打了一寸来深,进去嵌在木头里边。”3.用以喻人迟钝,不灵活。唐寒山《诗》之一三六:“世有一等流,悠悠似木头。
【讨】《唐韻》他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土皓切,叨上聲。《說文》治也。从言从寸。《徐曰》寸,法也。奉辭伐罪,故从言。會意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。《疏》討治有罪,使之絕惡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。《註》討,治也。又《廣韻》誅也。《類篇》殺也。《正韻》訶也。又除也。《公羊傳·隱四年》其稱人何,討賊之辭也。《註》討者,除也。又《玉篇》去也。《禮·禮器》君子之于禮也,有順而討也。《疏》順序而稍去之也。又《類篇》求也。《韻》探也。《正韻》尋也。《論語》世叔討論之。《註》討,尋究也。《後漢·王充傳》
【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鴆切,音任。《說文》尤安樂也。《廣韻》劇過也。《韻會》尤也,深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其道甚大,百物不廢。《詩·小雅》彼譖人者,亦已大甚。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由此觀之,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。又《唐韻》常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食荏切《正韻》食枕切,音忍。義同。《潘岳·關中詩》主憂臣勞,孰不祇懍。愧無獻納,尸素以甚。叶上寢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