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夫勿告劳,儒冠须出奇

武夫勿告劳,儒冠须出奇

诗句读音
武夫勿告劳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wǔ fūwùgàoláo
儒冠须出奇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rú1|4xūchū qí

武夫勿告劳,儒冠须出奇释义

【武夫】1.有勇力的人。《诗·周南·兔罝》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”陶成章《浙案纪略·王金宝传》:“金寳虽一卤莽武夫,然品貌清俊,状若贵公子。”2.指军人。汉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属,咸介胄武夫。”《全唐诗》卷三三五载裴度逸句:“待平贼垒报天子,莫指仙山示武夫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:“﹝唐玄宗﹞想在对外战争上大立声威,自然要重用聚敛之臣和野心的武夫。”3.古代神话中的山名。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“﹝南海之外﹞有

【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文拂切,音物。《說文》勿,州里所建旗。象其柄,有三游,雜帛幅半異,所以趣民,故遽稱勿勿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通作物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常》九旗雜帛爲物。又《玉篇》非也。《廣韻》無也。《增韻》毋也。《韻會》莫也。《通志》勿,州里之旗也。而爲勿不之勿,借同音,不借義。《論語》非禮勿視。《朱註》勿者,禁止之辭。又《韻會》愨愛貌。《禮·祭義》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。《註》猶勉勉也。又《六書正譌》事物之物,本只此字,後人加牛以別之。又《顏氏家訓篇》書翰稱勿勿,不知所由。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。及

【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魯刀切《集韻》郞刀切,音牢。《說文》劇也。从力,熒省。用力者勞。《爾雅·釋詁》勞,勤也。《易·兌卦》悅以先民,民志其勞。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朕親郊祀上帝諸神,禮官議毋諱以勞朕。又事功曰勞。《禮·儒行》先勞而後祿。《註》猶事也。又憂也。《曹丕·與吳質書》未足解其勞結。《註》謂憂心之結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後漢有琅邪勞丙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到切,牢去聲。《廣韻》勞,慰也。《禮·曲禮》君勞之,則拜。《韻會》勞者,敘其勤以答也。

【儒】《唐韻》人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汝朱切,音襦。學者之稱。《揚子·法言》通天地人曰儒。《周禮·天官》四曰儒,以道得民。又侏儒,短人也。又侏儒,柱名,與株檽同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欂櫨侏儒。又與偄同。《隸釋魯峻孟郁》儒作偄。

【冠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丸切《正韻》沽歡切,音官。《說文》絭也,所以絭髮。从冖,元。冠有法制,故从寸。《徐曰》取其在首,故从元。古亦謂冠爲元服。《白虎通》冠者,卷也。卷持其髮也。《釋名》冠,貫也,所以貫韜髮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上古穴居野處,衣毛冒皮。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,遂制冠冕纓緌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古者鶡冠子之後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官去聲。《禮·曲禮》二十曰弱冠。《冠儀》冠者,禮之始也。故聖王重冠。《白虎通》男子幼,娶必冠。《韻會》男子二十加冠曰冠。又爲衆之首曰冠。《前漢·魏

【出奇】奇兵,用奇计。《孙子·势》:“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,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河。”汉扬雄《解嘲》:“陈平出奇,功若泰山,响若坻隤。”晋潘岳《马汧督诔》:“安平出奇,破齐克完。”宋岳飞《奏邓州捷状》:“分遣王万、董先军兵,出奇突击,敌众大溃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缅甸归诚本末》:“兵自永昌、腾越两处出口,由宛顶、木邦一路作为正兵,其餘或分两路三路,由猛密等处并进,俾得联络声援,出奇设疑,使贼疲於奔救。”2.特别,不平常。唐韩愈《与华帅李尚书书》:“﹝愈﹞懦弱昏塞,不能奋励出奇,少答所遇。”宋苏辙《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