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公碑尚在,今日亦同归
五公碑尚在,今日亦同归释义
【今日】1.本日;今天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”唐韩愈《送张道士序》:“今日有书至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杨雄道:‘兄弟何故今日见外?有的话,但説不妨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华忠説:‘今日赶不到的;他连夜走,也得明日早上来。’”2.目前;现在。《穀梁传·僖公五年》:“今日亡虢,而明日亡虞矣。”唐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:“请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谁家之天下?”清黄遵宪《台湾行》:“今日之政民为主,台南台北固吾圉!”丁玲《韦护》第一章:“然而她们却痛叱中国今日之所谓新兴的、有智识的妇女。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【同归】1.同样趋向。《书·蔡仲之命》:“为善不同,同归于治,为恶不同,同归于乱。”2.犹一致。晋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虽大旨同归,所託或乖。”3.同样的结局。叶圣陶《倪焕之》二:“这时候,科举却废止了,使父亲颇为失望。幸而有学堂,听说与科举异途而同归,便叫焕之去考中学堂。”参见“同归殊涂”。4.一同返回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女心伤悲,殆及公子同归。”毛传:“豳公子躬率其民,同时出,同时归也。”南朝梁谢惠连《雪赋》:“驰遥思於千里,愿接手而同归。”元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四折:“留了方丈,和你同归洞房。”《玉佛缘
【五公】1.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。指西汉张汤、杜周、萧望之、冯奉世、史丹。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“冠盖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李善注:“公,御史大夫、将军通称也。《汉书》曰:‘张汤为御史大夫,徙杜陵;杜周为御史大夫,徙茂陵;萧望之为前将军,徙杜陵;冯奉世为右将军,徙杜陵;史丹为大将军,徙杜陵。’”唐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诗:“自言歌舞长千载,自谓骄奢凌五公。”一说指田蚡、张安世、朱博、平晏、韦赏。见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“七相五公”李贤注。2.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。指东汉袁安、子敞、孙汤、汤子逢、逢弟隗。唐刘禹锡《
【碑】《廣韻》彼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班麋切《正韻》逋眉切,音陂。《說文》豎石也。《禮·祭義》君牽牲,旣入廟門,麗於碑。《疏》君牽牲,入廟門,繫著中庭碑也。用之曰:公食大夫禮,庶羞於碑內,庭實於碑外。燕禮聘禮皆云:賔自碑內聽命。又士昏禮,賔入廟門鄕飲酒,賔入庠門鄕射,賔入序門,皆有當碑揖,則諸侯大夫士之宮皆有碑。鄭氏曰:宮必有碑,所以識日影,引隂陽。凡碑引物者,宗廟則麗牲焉,以取毛血。其材,宮廟以石,窆用木。又《檀弓》公室視豐碑。《註》豐碑,斲大木爲之,形如石碑,於椁前後四角樹之,穿中於閒爲鹿盧,下棺以繂繞。又《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