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观九品至一品,其间气味都相似

吾观九品至一品,其间气味都相似

诗句读音
其间气味都相似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qí jiānqì wèidū|dōuxiāng sì
吾观九品至一品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wú|yùguān|guànjiǔ pǐnzhìyī pǐn

吾观九品至一品,其间气味都相似释义

【其间】其中;那中间。唐韩愈《谢自然》诗:“一朝坐空室,云雾生其间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文章》:“然古书之存於今者寡矣,其间亦有异闻焉,安可废之。”鲁迅《野草·过客》:“东,是几株杂树和瓦砾;西,是荒凉破败的丛葬;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。”2.指某一段时间。元关汉卿《四春园》第一折:“那其间墻里无人看,墻外行人则要你厮顾盼。”毛泽东《两个中国之命运》:“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,已经二十四年了,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、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”汉

【气味】1.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蔓菁》:“九英,叶根麤大,虽堪举卖,气味不美。”唐杜甫《谢严中丞送乳酒》诗:“山瓶乳酒下青云,气味浓香幸见分。”宋梅尧臣《答王德言遗柑》诗:“荆州持大橘,亦自名黄柑;忽得洞庭美,气味何可参。”许地山《再会》:“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。”2.比喻意趣或情调。晋葛洪《<抱朴子>自叙》:“不喜星书及算术、九宫、三棊、太一、飞符之属,了不从焉,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。”唐白居易《白发》诗:“雪髮随梳落,霜毛绕鬢垂。加添老气趣,改变旧容仪。”宋范成大《元日山寺》诗:“少年

【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當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東徒切,音闍。《廣韻》天子所宮曰都。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四縣爲都。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大都不過參國之一。《莊二十八年》凡邑,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。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。《禮·坊記》制國不過千乗,都城不過百雉。又《正韻》美也,盛也。《詩·鄭風》洵美且都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車從雍雍,閒雅甚都。又歎美之辭。《書·臯陶謨》臯陶曰都。又《正韻》居也。《東方朔·客難》身都卿相之位。又《廣韻》總也。《曹丕·與吳質書》頃撰遺文,都爲一集。《韓愈·答崔立之

【相似】相类;相像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”南朝梁萧统《采莲曲》:“桂楫兰橈浮碧水,江花玉面两相似。”清李渔《意中缘·名逋》:“只要画得有几分相似,就不十分到家,我和你指点一指点,改正一改正,也就可以充得去了。”老舍《赶集·黑白李》:“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,而且长得极相似。”

【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梧。《說文》我自稱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吾,我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。《楚辭·九章註》朱子曰:此篇多以余吾稱,詳其文意,余平而吾倨也。又《廣韻》御也。執金吾,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中尉,秦官,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執金吾。《註》師古曰:金吾,鳥名也,主辟不祥。天子出行,職主先導,以禦非常,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。又《後漢·百官志》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,月三繞行宮外,及主兵器。吾猶禦也。《註》應劭曰:執金革,以禦非常。又《集韻》棒名

【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官去聲。《說文》諦視也。《韻會》所觀也,示也。《易·觀卦》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《朱註》觀者,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。《書·益稷》予欲觀古人之象。《傳》欲觀示法象之服制。觀,舊音官,陸音工喚切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氏爲量。嘉量旣成,以觀四國。《註》以觀示四方,使放象之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觀以珍寶。《師古曰》觀,示也。又容觀,容貌儀觀也。《禮·玉藻》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多也。《詩·周頌》奄觀銍艾。《箋》奄,久。觀,多也。一音官。又《爾

【九品】指九卿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内官不过九御,外官不过九品。”韦昭注:“九品,九卿。”2.古代官吏的等级。始于魏晋。从一品到九品,共分九等。北魏时每品各分正、从,第四品起正、从又各分上下阶,共为三十等。唐宋文职与北魏同。隋及元、明、清保留正、从品,而无上下阶之称,共分十八等。唐韩愈《上宰相书》:“九品之位其可望,一亩之宫其可怀。”3.魏晋南北朝时士人的九种品第。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毅以魏立九品,权时之制,未见得人,而有八损。”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列古今人物为九等,实为“九品”之起源。参见“九品中正”。4.指诗的

【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脂利切《正韻》支義切,音摯。《說文》飛鳥从高下至地也。从一,一猶地也。象形。不上去而至下來也。《玉篇》來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。《禮·樂記》物至知知,然後好惡形焉。《註》至,來也。又《玉篇》達也,由此達彼也。《書·無逸》自朝至于日中昃。《詩·小雅》我征徂西,至于艽野。又極也。《易·坤卦》至哉坤元。《註》至謂至極也。又《繫辭》易其至矣乎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故曰:至人無己。《註》至極之人。又善也。《禮·坊記》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弓人覆之而角至。

【一品】1.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。自三国魏以后,官分九品,最高者为一品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“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,一品以下不从征者,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。”唐贾岛《上杜驸马》诗:“妻是九重天子女,身为一品令公孙。”清龚自珍《明良论三》:“而凡满洲、汉人之仕宦者,大抵由其始宦之日,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,极速者亦三十年。”参阅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2.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。唐裴铏《传奇·昆仑奴》:“大歷中有崔生者,其父为显僚,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。生时为千牛,其父使往省一品疾。”3.犹言一等;第一等。《南齐书·萧惠基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