戊己自居生数五,三家相见结婴儿

戊己自居生数五,三家相见结婴儿

诗句读音
三家相见结婴儿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sānjiā xiāngjiàn|xiànjié|jiēyīng ér
戊己自居生数五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十姥
拼音: wù jǐzì jūshēngshù|shǔ|shuòwǔ

戊己自居生数五,三家相见结婴儿释义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家相】1.上古时期卿大夫家中的管家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士不名家相、长妾。”孔颖达疏:“家相谓助知家事者也;长妾,妾之有子者也。士不得呼此二等人名也。”2.泛指臣仆。宋张载《西铭》:“大君者,吾父母宗子;其大臣,宗子之家相也。”

【见】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甸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經電切,堅去聲。《說文》視也。从目从儿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《疏》德被天下,爲萬物所瞻覩。《書·立政》灼見三有俊心。《禮·王制》問百年者就見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,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註》此六禮者,以諸侯見王爲義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舜擇吉月日,見四嶽、諸牧、班瑞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未得省見。《註》言不爲所拔識也。又《通鑑》漢武帝元光五年,張湯、趙禹定律令,務在深文,作見知法。詳矢部知字註

【结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古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吉屑切,音拮。《說文》締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上古結繩而治。《詩·檜風》我心蘊結兮。又《曹風》心如結兮。《疏》如物之裹結。《禮·曲禮》德車結旌。《註》結,謂收斂之也。《疏》結,纏其旒著於竿也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衣有襘,帶有結。《註》結,締結之結也。又《博雅》曲也。又《玉篇》要也。又《集韻》胡計切,音系。《前漢·張釋之傳》跪而結之。《註》師古曰:結,讀曰係。又《集韻》激質切,音吉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吉詣切,音計。《前漢·陸賈傳》尉佗魁結箕踞。《註》師古曰:結,讀曰髻。

【婴儿】幼儿。《老子》:“我独泊兮其未兆,如婴儿之未孩。”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,育为弟子。”宋苏轼《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》:“婴儿生而导之言,稍长而教之书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二九:“一边是刚刚出生的婴儿,独自在家里,也需要慈母的抚养。”2.泛指幼童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,莫言大王之法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,君相贵不可言。”清李渔《玉搔头·弄兵》:“当年悮作婴儿戏,追裂桐封旧券文。”3.道家称铅为婴儿,水银为姹女。唐吕岩《鄂渚悟道

【戊己】的戊日和己日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夏之月﹞中央土,其日戊己。”郑玄注:“戊之言茂也,己之言起也。日之行四时之间,从黄道,月为之佐。至此万物皆枝叶茂盛。其含秀者,抑屈而起,故因以为日名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“中央土,其日戊己。”高诱注:“戊己,土日。土,王中央也。”《事类赋》卷十九引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鷰戊己日不衔泥涂巢,此非才智,自然得之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至理》:“适偶有所偏解,犹鹤知夜半,燕知戊己,而未必达於他事也。”2.古以十干配五方,戊己属中央,于五行属土,因以“戊己”代称土。宋苏轼《思无邪

【自居】处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兵远鬭穷战,其锋不可当。齐楚自居其地战,兵易败散。”南朝梁武帝《报侯景书》之二:“公但清静自居,无劳虑也。”唐温庭筠《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》:“氷蘖自居,膏腴不染。”董必武《再为长句和毛主席诗韵》:“自居右首嫌人左,身立中间蔽己偏。”2.自任;自待。《后汉书·桓荣丁鸿传论》:“而佚(张佚)廷议戚援,自居全德,意者以廉不足乎?”《北史·于谨传》:“三老升席,南面冯几而坐,师道自居。”宋欧阳修《石守道墓志铭》:“先生自闲居徂徠后,官於南京,常以经术教授,及在太学,益以师道自居,

【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所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師庚切,音甥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玉篇》起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凡道不欲壅,壅則哽,哽而不止則跈,跈則衆害生。《註》生,起也。又《玉篇》產也。《博雅》人十月而生。《穀梁傳·莊二年》獨隂不生,獨陽不生,獨天不生,三合然後生。又出也。《易·觀卦》上九觀其生,君子無咎。《註》生,猶動出也。又養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五曰生以馭其福。《註》生,猶養也。賢臣之老者,王有以養之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敎訓。又《韻會》死之對也。《孟子》生,亦我所欲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

【数】《廣韻》所矩切《集韻》爽主切,音籔。《說文》計也。《易·說卦》數往者順。《詩·小雅》心焉數之。《禮·曲禮》問國君之富,數地以對。又《博雅》責也。《左傳·昭二年》使吏數之。《註》責數其罪。又《集韻》阻切,音所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色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雙遇切,音捒。算數也。《羣經音辨》計之有多少曰數。《類篇》枚也。《易·節卦》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。《疏》數度,謂尊禮命之多少。又《繫辭》極數知來之謂占。《疏》蓍策之數。《書·大禹謨》天之曆數在汝躬。《疏》天之曆運之數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掌官常以治數。《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