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君相继擅吴方,坐视群雄取乱亡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五君相继擅吴方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陽 拼音: wǔ jūnxiāng jìshàn2fāng |
| 坐视群雄取乱亡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zuò shìqún xióngqǔluàn wáng |
五君相继擅吴方,坐视群雄取乱亡释义
【五君】指魏晋时名士阮籍、嵇康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。南朝宋颜延之因贬官永嘉太守,怨愤而作《五君咏》以自况。五君皆“竹林七贤”人物。“七贤”中惟山涛王戎二人显达,故延之弃而咏。宋熊与龢《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》:“由来清调须吾辈,幸不山王愧五君。”
【相继】1.一个跟着一个;连续不断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鲁之于晋也,职贡不乏,玩好时至,公卿大夫相继于朝,史不絶书,府无虚月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颂赞》:“至於秦政刻文,爰颂其德,汉之惠景,亦有述容,沿世并作,相继於时矣。”宋苏轼《任师中挽词》:“大任先去冢未乾,小任相继呼不还。”明唐顺之《凤阳等处灾伤疏》:“况今兵荒相继,民命不堪,流莩满路,伤心怵目。”徐迟《哥德巴赫猜想·地质之光》:“在六十年代里,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,以后大港油田,胜利油田,其它油田相继建成。”2.相承袭;递相传授。《后汉书·乌桓
【吴】俗吳字。《吳志·薛綜傳》無口爲天,有口爲吴。《正字通》此借字形爲諧語,非吴字本義。《正韻》吳字註亦作吴,非。(吳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午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吾。國名。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太伯之奔荆蠻,自號句吳。《註》宋衷曰:句吳,太伯始所居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秦置,高帝六年爲荆國,十二年,更名吳。 亦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吳縣。又《說文》郡也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吳郡,順帝分會稽置。《韻會》吳郡、吳興、丹陽爲三吳。《正字通》水經以吳興、吳郡、會稽爲三吳。指掌圖以蘇、常、湖爲三吳,其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
【坐视】1.坐着观看。南朝宋鲍照《代陈思王<京洛篇>》:“坐视青苔满,卧对锦筵空。”宋苏轼《徐大正闲轩》诗:“卧看盗取毡,坐视麦漂雨。”2.谓袖手旁观,对该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关心。宋沉俶《谐史》:“吾家积钱列屋,坐视乡党之困与官吏之负罪,而晏然不顾,於心安乎?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以有疏财仗义之张大公在,受人之託,必能终人之亊,未有坐视不顾,而致其剪髮者也。”郭沫若《羽书集·巩固反侵略的战线》:“照昨日的国际情势看来,各关系国家似乎也不能再坐视了。”
【群雄】据地称雄的豪强;今指英雄人物。《后汉书·樊準传》:“羣雄崩扰,旌旗乱野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羣雄虎争,英豪踊跃。”杨度《湖南少年歌》:“羣雄此日争追鹿,大地何年起卧龙。”朱德《赠友人》诗:“北华收復赖羣雄,猛士如云唱《大风》。”
【取】《唐韻》七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此主切,娶上聲。《說文》捕取也。从又耳。《玉篇》資也,收也。《廣韻》受也。《增韻》索也。《禮·儒行》力行以待取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爲人排難解紛,而無取也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道者,小取焉則小得福,大取焉則大得福。又《韻會》凡克敵不用師徒曰取。又《前漢·王莽傳》考論五經,定取禮。《註》師古曰:取,讀曰娶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逡須切,音趨。《集韻》取慮,縣名,在臨淮。又《集韻》雌由切,音秋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留浚儀。《註》師古曰:取慮,縣名。音秋盧。取又音趨。又《集韻》《
【乱亡】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人主专以其威势予人,则必有劫杀之患;专以其法制予人,则必有乱亡之祸。”汉刘向《列女传·楚平伯嬴》:“今君王弃仪表之行,纵乱亡之欲,犯诛絶之事,何以行令训民?”明张纶《林泉随笔》:“赏不可妄行,恩不可妄施。其当也,犹为争夺之渐;其不当也,即为乱亡之基。”2.犹离乱。唐元结《舂陵行》:“州小经乱亡,遗人实困疲。”清方苞《读<君牙><冏命><吕刑><文侯之命><费誓><秦誓>》:“自《君牙》以下六篇,皆孔子摭拾於乱亡之餘,非得之周室之史记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