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可奈何□爱惜,少偷金蕊咽芳津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无可奈何□爱惜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: wú kě nài hé4xī |
少偷金蕊咽芳津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shǎo|shàotōu jīnruǐyān|yàn|yèfāng jīn |
无可奈何□爱惜,少偷金蕊咽芳津释义
【无可奈何】亦作“无可柰何”。没有办法,无法可想。表示事已如此,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太子闻之,驰往,伏尸大哭,极哀。既已,无可柰何,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,函封之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太史伯阳曰:‘祸成矣,无可柰何!’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精华》:“夫智不足以知贤,无可奈何矣。”唐元稹《<白氏长庆集>序》:“杂乱间厕,无可奈何。”金元好问《赵州学记》:“庙学之存亡,亦付之无可柰何而已。”巴金《探索集·怀念烈文》:“或者是烈文,或者是另一个朋友无可奈何地说一声:‘走吧!’”
【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烏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代切《正韻》於蓋切,同。仁之發也。从心旡聲。又親也,恩也,惠也,憐也,寵也,好樂也,吝惜也,慕也,隱也。又《孝經·諫諍章疏》愛者,奉上之通稱。又《諡法》嗇於賜與曰愛。又姓。宋刺史愛申。又叶烏胃切,音穢。《詩·小雅》心乎愛矣,遐不謂矣。《楚辭·九章》世溷濁莫吾知,人心不可謂兮。知死不可讓,願勿愛兮。《袁宏·名臣贊》滄海橫流,玉石同碎。達人兼善,廢已存愛。《謝瞻·答靈運詩》尋塗塗旣睽,卽理理已對。絲路有恆悲,矧乃所在愛。 小篆作。
【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積切,音昔。《說文》痛也。从心昔聲。《廣韻》悋也。《增韻》憐也,愛也。一曰貪也。又叶息約切,音削。《曹植·贈丁儀詩》思慕延陵子,寶劒非所惜。子其寧爾心,親交義不薄。
【少】《唐韻》書沼切《韻會》始紹切,燒上聲。《說文》不多也。从小丿聲。《徐曰》丿音夭。《禮·禮器》禮有以少爲貴者,謂天子一食,諸侯再,大夫士三,食力無數是也。食力,庶人也。又少頃,有閒也。《孟子》少則洋洋焉。又短也。訾人曰少之,猶稱人曰多之也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素習知蘇秦皆少之。又《廣韻》式照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照切,燒去聲。《玉篇》幼也。《增韻》老之對也。《易·本義》兩儀者始,爲一畫,以分隂陽。四象者次,爲二畫,以分太少。又少儀。《禮記》篇名。少室,山名。又副貳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於是爲置三少,皆上大夫也。曰少
【偷金】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塞侯直不疑者,南阳人也。为郎,事文帝。其同舍有告归,误持同舍郎金去,已而金主觉,妄意不疑,不疑谢有之,买金偿。而告归者来而归金,而前郎亡金者大慙,以此称为长者。”后指被诬不辩,久而得白为“偷金”。唐杜甫《赠裴南部》诗:“人皆知饮水,公辈不偷金。”仇兆鳌注:“此言裴君以清节受诬。”
【蕊】《唐韻》如壘切《集韻》乳捶切,音蘃。《韻會》草木叢生。《玉篇》草木實節生也。《屈原·離騷》貫薛荔之落蕊。又《博雅》花也。《郭璞·江賦》翹莖瀵蕊。又花名。《劇談錄》唐昌觀有玉蕊花。又石蕊,藥名。又《字彙補》子兗切,音雋。花聚貌。《潘岳·藉田賦》瓊鈒入蕊。又古音蕺。《風土記》蕊,香菜,根似茅根,蜀人所謂葅香。
【咽】《唐韻》烏前切《集韻》因連切《韻會》因蓮切《正韻》因肩切,音燕。《說文》嗌也。《玉篇》咽喉也。《韻會》醫經云:咽者嚥水,者氣。《戰國策》頓子曰:韓,天下之咽喉。《集韻》或作胭。又《禮·深衣》曲袷如矩以應方。《疏》古者方領,似今擁咽。又《集韻》縈懸切《韻會》幺懸切《正韻》縈圓切,音淵。《集韻》本作,引《詩》鼗鼓。或作咽。○按《詩·商頌》今本作淵。又《集韻》於巾切,音駰。《詩·魯頌》鼓咽咽。《傳》咽咽,鼓節也。《集韻》或作鼝,亦書作鼘。《六書故》淵淵咽咽,其聲不同。淵淵狀鼓聲多而遠,咽咽聲近而。味其聲,可以知
【芳津】1.芳液。对液汁的美称。唐李商隐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:“又若夏苦热,燋卷无芳津。”宋苏轼《和陶田舍始春怀古》之二:“丹荔破玉肤,黄柑溢芳津。”金元好问《纪子正杏园燕集》诗:“今年寒食好天色,晓气鬱鬱含芳津。”2.唾液。唐韩偓《无题》诗:“柳虚禳沴气,梅实引芳津。”3.谓皮肤润泽。亦以指润泽的皮肤。南朝梁萧统《三妇艳》诗:“小妇独无事,红黛润芳津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