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门台北竹楼隅,三日追陪漫叟居

吴门台北竹楼隅,三日追陪漫叟居

诗句读音
三日追陪漫叟居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七之
拼音: sān4zhuī péimàn sǒujū
吴门台北竹楼隅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虞
拼音: wú méntái běizhú lóuyú

吴门台北竹楼隅,三日追陪漫叟居释义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追陪】随。唐韩愈《奉酬卢给事荷花行见寄》:“上界真人足官府,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。”元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,把他那富追陪。”清曹寅《答江村高学士时方求栎园藏画》诗:“廿载郎官旧,追陪扈圣游。”

【漫叟】放纵无拘束的老人。唐元结老时自称漫叟。唐元结《漫歌八曲》序:“壬寅中,漫叟得免职事,漫家樊上,修耕钓以自资,作《漫歌八曲》。”清钱谦益《瞿五丈星卿挽词》之二:“宦况萧闲如漫叟,家居恭谨类恬侯。”清吴伟业《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》诗之四:“漫叟短歌伤老大,散人长揖怒清狂。”

【居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九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斤於切,音車。《說文》凥處也。从尸,得几而止也。引孝經,仲尼凥,凥謂閒居,如此會意。今文作居。又《廣韻》安也。《書·盤庚》奠厥攸居。《禮·王制》凡居民,量地以制邑,度地以居民,地邑居民,必參相得。又《書·舜典》五宅三居。《註》三居,謂周之夷服,鎮服,蕃服也。又坐也。《論語·陽貨》居,吾語女。又積也,蓄也。《書·皋陶謨》懋遷有無化居。《註》化,易也。謂交易其所居積也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富商穀百數,廢居,居邑。《徐廣註》廢居,貯蓄之名。有所廢,有所蓄,言乗時射利也

【吴门】1.汉冀县城门名。在今甘肃甘谷县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一》:“王莽末,天水童謡曰:‘出吴门,望緹羣……’吴门,冀郭门名也。緹羣,山名也。”2.指春秋吴都阊门(一作昌门)。唐李白《殷十一赠栗冈砚》诗:“洒染中山毫,光映吴门练。”参见“吴练”。3.指苏州或苏州一带。为春秋吴国故地,故称。宋张先《渔家傲·和程公闢赠别》词:“天外吴门清霅路,君家正在吴门住。”清侯方域《司成公家传》:“初,文相国震孟为吴门孝廉,年五十餘,老矣。”沉砺《吴中杂咏》之一:“要离塚外五人塚,犹占吴门侠气多。”4.见“吴门派”。

【竹楼】子建造的楼房。唐刘禹锡《淮阴行》之二:“簇簇淮阴市,竹楼缘岸上。”宋王禹偁《黄州新建小竹楼记》:“宜围碁,子声丁丁然;宜投壶,矢声錚錚然,皆竹楼之所助也。”张长《边寨竹楼》:“我常怀念边寨的竹楼……竹楼,是一种竹木或纯粹竹子的结构,它由一架梯级总是奇数的木梯子通到上面。”典

【隅】《廣韻》遇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元俱切,音虞。《說文》陬也。《玉篇》角也。《書·益稷》帝光天之下,至于海隅蒼生。《詩·邶風》俟我於城隅。《禮·曲禮》摳衣趨隅。《註》趨隅,升席也。又《檀弓》童子隅坐而執燭。《註》隅坐,不與成人並。《論語》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。又《玉篇》廉也。《詩·大雅》抑抑威儀,維德之隅。《禮·儒行》砥厲廉隅。又海隅,十藪之一。《爾雅·釋地》齊有海隅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》宮隅之制七雉,城隅之制九雉。《註》宮隅,城隅,謂角浮思也。又山名。《魯語》汪芒氏之君也,守封隅之山者也。《註》封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