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门为法门,无入是真入

无门为法门,无入是真入

诗句读音
无门为法门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wú ménwéi|wèifǎ mén
无入是真入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入二十六緝
拼音: wúrùshì1

无门为法门,无入是真入释义

【无门】有门路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其来无迹,其往无崖,无门无房,四达之皇皇也。”唐姚鹄《书情献知己》诗:“有道期攀桂,无门息转蓬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七回:“吾欲归汉,恨无门耳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三七回:“﹝那怪﹞神通广大,官吏情熟……因此这般,我也无门投告。”

【法门】1.指王宫的南门。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年》:“南门者,法门也。”范宁注:“谓天子、诸侯皆南面而治,法令之所出入,故谓之法门。”2.佛教语。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。亦泛指佛门。《法华经·序品》:“以种种法门,宣示於佛道。”宋苏轼《和文与可洋川园池·无言亭》:“慇懃稽首维摩詰,敢问如何是法门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善禅机》:“﹝宪皇﹞又以张紫阳虽道教,其《悟真外篇》实通禪理,并着归入释藏中以广法门。”3.途径;方法。宋陈亮《又乙巳秋书》:“此英雄豪杰所以自絶於门外,以为立功建业别是法门。”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七言律》: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入】《唐韻》人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日汁切《正韻》日執切,任入聲。《說文》內也。《玉篇》進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,量而後入。《檀弓》孟獻子比御而不入。《註》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,猶不入寢也。又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定六年》於越入吳。《傳》造其國都曰入,弗地曰入。《註》謂勝其國邑,不有其地也。入者,逆而不順,非王命而入人國也。又《廣韻》納也,得也。又《增韻》沒也。又《楞嚴經》六入謂六塵,卽眼入色,耳入聲也。又《敎坊記》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。漢典考證:〔《檀弓》孟子比御而不入。〕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。 考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