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山依重镇,江月带行营

吴山依重镇,江月带行营

诗句读音
江月带行营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jiāng yuèdàixíng yíng
吴山依重镇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wú shānyīzhòng zhèn

吴山依重镇,江月带行营释义

【江月】1.江面上空的月亮。南朝梁何逊《宿南洲浦》诗:“违乡已信次,江月初三五。”唐张说《赠赵侍御》诗:“夜楼江月入,朝幌山云捲。”明周致尧《西津夜泊》诗:“卧听海潮吹地转,起看江月向人低。”清马士成《虞美人·月下闻雁》词:“碧空江月明如昼,北雁征霜候。”2.江中的月影。唐杜甫《漫成》诗:“江月去人只数尺,风灯照夜欲三更。”宋赵汝愚《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》诗:“江月不随流水去,天风直送海涛来。”清许廷鑅《湘帆图》诗:“醉来长啸湘云飞,一笑停帆弄江月。”

【带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當蓋切,音。《說文》紳也。男子搫帶,婦人帶絲,象繫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故帶从巾。《徐鉉曰》卌,其帶上連屬固結處。《釋名》帶,蔕也。著於衣,如物之繫蔕也。《易·訟卦》或錫之鞶帶。《疏》鞶帶大帶也。《禮·玉藻》凡帶有率,無箴功。《疏》謂其帶旣襌,亦以箴緶緝其側,但繂襵之,無別裨飾之箴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厲謂之帶。《註》小爾雅,帶之垂者曰厲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佩也。《禮·月令》帶以弓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行也。《註》隨人行也。又蟲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螂蛆甘帶。又書帶,草名。《三齊

【行营】出征时的军营。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。北周庾信《咏画屏风诗》之十五:“浅草开长埒,行营绕细厨。”唐刘长卿《寄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》:“吴山依重镇,江月带行营。”清昭槤《啸亭续录·御营制度》:“定制,护军统领一人,率其属预往相度地势广狭,同武备院卿,司幄及工部官设立行营。”郭沫若《请看今日之蒋介石》:“我便赶到总部行营。”2.移营,指行军。《新五代史·周太祖纪》:“威(郭威)居军中,延见宾客,褒衣博带;及临阵行营,幅巾短后,与士卒无异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天情道理书》:“令每日行营,五更造饭,

【吴山】1.山名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参见“吴岳”。2.山名。又名胥山。俗称城隍山。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。南宋初,金主亮南侵,扬言欲立马于此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三:“金海陵(海陵王,即金主完颜亮)閲柳(柳永)词‘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’句,遂起吴山立马之思。”3.吴地的山。三国吴故地的山。《文选·谢朓<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>》诗:“鹊起登吴山,凤翔陵楚甸。”李善注:“孙氏初基武昌,后都建鄴。”清陈维崧《卜算子·阻闸瓜步》词:“风急楚天秋,日落吴山暮。”4.吴地的山。春秋吴故地的山。唐贾岛《送朱可久归越中》诗:“吴山侵

【依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希切,音衣。《說文》倚也。《書·無逸》知小人之依。《註》言稼穡。《詩·小雅》謀之不臧,則具是依。《又》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又依稀,猶彷彿也。《劉禹錫詩》宋臺梁館尚依稀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隱豈切,音倚。《詩·大雅》于京斯依。又斧依,與扆通。《儀禮·覲禮》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。《註》依,如今綈素屛風也。有繡斧文,所以示威也。又纏弦也。《儀禮·卽夕禮》設依撻焉。《疏》依,以韋依纏其弦,卽今時弓是也。又《儀禮·士虞禮》佐食無事,則出戸負依南面。《註》戸牖之閒謂之依。又喻也。

【重镇】1.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。《晋书·义阳成王望传》:“吴将施绩寇江夏,边境骚动。以望统中军步骑二万,出屯龙陂,为二方重镇。”宋曾巩《送赵宏序》:“天子、宰相以潭重镇,守臣不胜任,为改用人。”清钱谦益《山西大同府东路同知刘士琏授奉政大夫制》:“云中为幽并重镇,控制虏衝。”2.指国家倚重的大臣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王蕃传》:“﹝常侍王蕃﹞处朝忠蹇,斯社稷之重镇,大吴之龙逢也。”郑振铎《桂公塘》:“家铉翁是太老了,吴坚是右丞相,政府的重镇,又多病,也不能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