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衰中道废,汝少更加前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吾衰中道废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wú|yùshuāi|cuīzhōng dàofèi |
汝少更加前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一先 拼音: rǔshǎo|shàogèng jiāqián |
吾衰中道废,汝少更加前释义
【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梧。《說文》我自稱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吾,我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。《楚辭·九章註》朱子曰:此篇多以余吾稱,詳其文意,余平而吾倨也。又《廣韻》御也。執金吾,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中尉,秦官,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執金吾。《註》師古曰:金吾,鳥名也,主辟不祥。天子出行,職主先導,以禦非常,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。又《後漢·百官志》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,月三繞行宮外,及主兵器。吾猶禦也。《註》應劭曰:執金革,以禦非常。又《集韻》棒名
【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所危切《集韻》雙隹切,音。小也,減也,殺也。《類篇》浸微也。《韻會》弱也,耗也。又《集韻》初危切,音夂。《玉篇》等衰也。《齊語》相地而衰征,則民不移。又《集韻》倉回切,音崔。《類篇》同縗,喪服也。《禮·喪服小記》斬衰括髮以麻,齊衰惡筓以終喪。又邑名。《晉語》公子濟河,召令狐臼,衰、桑、泉皆降。《註》三者皆晉邑。又《集韻》蓑本字。《說文》艸雨衣。秦謂之萆。《詩·小雅》何衰何笠。《石經》作蓑。又《韻補》所類切,音帨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駑駿雜而不分兮,服疲牛而驂驥。年滔滔而日遠兮,壽冉冉而愈衰。
【中道】1.半途;中途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力不足者,中道而废。”唐孟郊《审交》诗:“结交若失人,中道生谤言。”元范子安《竹叶舟》第二折:“中道迷踪何处问。”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復次为伊兰、埃及,皆中道废弛,有如断綆,灿烂於古,萧瑟於今。”2.道路的中央;路上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行不中道,立不中门。”郑玄注:“道有左右。”孔颖达疏:“男女各路,路各有中也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二》:“﹝李绅﹞镇宣武,有士人遇于中道,不避,乃为前騶所拘。”清邹弢《三借庐笔谈·寻夫》:“香港市上来一妇,年三十餘;擕一女,仅九龄
【汝】《唐韻》人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忍與切,音茹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弘農盧氏,還歸山東入淮。《水經》汝水出河南梁縣勉鄕西天息山。《酈道元注》今汝水出魯陽縣之大盂山黃柏谷,至原鹿縣,南入於淮,謂之汝口。側有汝口戍,淮汝之交會也。《春秋釋例》汝水至汝隂褒信縣入淮。《詩·周南》遵彼汝墳。又州名。《廣韻》春秋時爲王畿及鄭楚之地。左傳,楚襲梁,及霍,漢爲梁縣,後魏屬汝北郡,隋移于陸渾縣北,遂攺爲汝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河南州,西有臨汝城古蹟。又汝寧,郡名。《廣輿記》秦屬潁川,漢曰汝南,元曰汝寧郡,有汝陽縣。又姓。《書
【少】《唐韻》書沼切《韻會》始紹切,燒上聲。《說文》不多也。从小丿聲。《徐曰》丿音夭。《禮·禮器》禮有以少爲貴者,謂天子一食,諸侯再,大夫士三,食力無數是也。食力,庶人也。又少頃,有閒也。《孟子》少則洋洋焉。又短也。訾人曰少之,猶稱人曰多之也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素習知蘇秦皆少之。又《廣韻》式照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照切,燒去聲。《玉篇》幼也。《增韻》老之對也。《易·本義》兩儀者始,爲一畫,以分隂陽。四象者次,爲二畫,以分太少。又少儀。《禮記》篇名。少室,山名。又副貳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於是爲置三少,皆上大夫也。曰少
【更加】副词。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。元刘壎《隐居通议·象山先生言吏奸二书》:“当来更加揫敛,使归简严,则前无古人矣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还有杜子中更加相厚,倒不得不闪下了他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六:“因为厂里这两天增加生产,添了一些临时工,他的工作更加忙碌了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