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锁天衣临翠幄,露倾金盏沥霞浆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露倾金盏沥霞浆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lù|lòuqīngjīn zhǎnlìxiájiāng|jiàng |
雾锁天衣临翠幄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wùsuǒtiān yīlíncuì wò |
雾锁天衣临翠幄,露倾金盏沥霞浆释义
【露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路。《說文》潤澤也。从雨路聲。《玉篇》天之津液,下所潤萬物也。《釋名》露,慮也。覆慮物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《五經通義》和氣津凝爲露。《蔡邕·月令》露者,隂之液也。《白虎通》露者,霜之始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白露降。《詩·召南》厭浥行露。《箋》厭浥然濕,道中始有露,謂二月中嫁娶時也。又《小雅》英英白雲,露彼菅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朝飮木蘭之墜露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覆露萬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覆,也。露,膏澤也。《春秋緯》武露布,文露沉。《註》甘露降其國,布散
【金盏】。酒杯的美称。唐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》之四:“谁人载酒开金盏,唤取佳人舞绣筵。”前蜀毛文锡《酒泉子》词:“柳丝无力裊烟空。金盏不辞须满酌,海棠花下思朦朧。醉春风。”宋孙光宪《遐方怨》词:“愿早传金琖,同欢卧醉乡。”
【沥】《唐韻》郞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狼狄切,音歷。《說文》浚也。一曰水下滴。《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》動滴瀝以成響。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。《史記·滑稽傳》時賜餘瀝。又瀝液,微流也。《張衡·思賦》漱飛泉之瀝液。又淅瀝,雨雪聲。《謝惠連·雪賦》霰淅瀝而先集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【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將。《說文》本作將,酢漿也。一曰水米汁相將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》辨四飮之物,三曰漿。又漿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芍陂東注漿水。又寒漿,草名,葴也。見《爾雅·釋草》。又《周禮註》蚌曰合漿,亦曰含漿。
【雾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亡遇切,音務。《爾雅·釋天》地氣發,天不應,曰霧。霧謂之晦。《註》言晦冥。《釋名》霧,冒也,氣蒙亂覆冒物也。《廣韻》元命包曰:隂陽亂爲霧。《禮·月令》氛霧冥冥。《玉篇》本作霿。《廣韻》同霚。《集韻》同雺。又《集韻》謨蓬切,音蒙。又蒙弄切,音幪。又莫鳳切,音夢。義同。
【锁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損果切,音瑣。《說文》鐵鎖,門鍵也。《集韻》鋃鐺也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以鐵鎖琅當其頸。《註》琅當,長鏁也。《班固·敘傳》繫名聲之韁鎖。《抱朴子·逸民卷》屈龍淵爲錐鎖之用。又《正字通》鎖子甲,五環相互,一環受鏃,諸環拱護,故箭不能入。《杜甫詩》雨拋金鎖甲。 《集韻》或作鏁。
【天衣】1.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。《菩萨璎珞本业经》卷下:“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,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,方广亦然。以天衣重三銖,人中日月岁数,三年一拂此石乃尽,名一小劫。”南朝陈徐陵《天台山徐则法师碑》:“夫海水扬尘,几千年而可见;天衣拂石,几万年而应平。”2.泛指仙神所着之衣。唐司空图《云台三官堂文》:“尘蒙而庙貌全隳,蘚驳而天衣半褫。”许地山《缀网劳蛛·商人妇》:“阿丹浩挖被天魔阿扎贼来引诱,吃了阿拉所禁的果子,当时他们二人底天衣都化没了。”3.帝王所着之衣。《南齐书·舆服志》:“衮衣汉世出陈留襄邑所织。
【翠幄】翠色的帐幔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蔼蔼翠幄,嫋嫋素女。”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等祖考以来,世受殊遇,入侍翠幄,出簪彤管。”唐元稹《宛转行》:“华屋重翠幄,綺席雕象牀。”宋晁补之《摸鱼儿·东皋寓居》词:“任翠幄张天,柔茵藉地,酒尽未能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