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为阳艳留,此处有月桂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勿为阳艳留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wùwéi|wèiyáng yànliú |
此处有月桂 | 平仄:仄 仄 仄 仄 仄 拼音: cǐchǔ|chùyǒu|yòuyuè guì |
勿为阳艳留,此处有月桂释义
【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文拂切,音物。《說文》勿,州里所建旗。象其柄,有三游,雜帛幅半異,所以趣民,故遽稱勿勿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通作物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常》九旗雜帛爲物。又《玉篇》非也。《廣韻》無也。《增韻》毋也。《韻會》莫也。《通志》勿,州里之旗也。而爲勿不之勿,借同音,不借義。《論語》非禮勿視。《朱註》勿者,禁止之辭。又《韻會》愨愛貌。《禮·祭義》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。《註》猶勉勉也。又《六書正譌》事物之物,本只此字,後人加牛以別之。又《顏氏家訓篇》書翰稱勿勿,不知所由。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。及
【阳艳】鲜艳。唐李白《赠韦侍御黄裳》诗之一:“桃李卖阳艷,路人行且迷。”唐元稹《春》诗:“虚逢好阳艷,其那苦昏懜。”宋范成大《腊月村田乐府·烧火盆行》:“将迎阳艷作好春,政要火盆生煖热。”典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【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【月桂】传说里的月中桂树。亦借指月亮、月光。南朝梁元帝《刻漏铭》:“宫槐晚合,月桂宵暉。”《初学记》卷一引南朝陈张正见《薄帷鉴明月诗》:“长河上月桂,澄彩照高楼。”一本作“桂月”。前蜀杜光庭《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》:“伏愿皇帝明齐月桂,寿比天榆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月桂中天夜色寒,清光皎皎影团团。”参见“月中桂”。2.比喻登第、登科。唐李潜《和主司王起》:“恩波旧是仙舟客,德宇新添月桂名。”唐周墀《贺王仆射放榜》诗:“虽欣月桂居先折,更羡春兰最后荣。”宋梅尧臣《送王秀才归建昌》诗:“莫问鸟爪人,欲取月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