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闻恃俊者,塞门关反坫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吾闻恃俊者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:上三十五馬 拼音: wú|yùwénshìjùnzhě |
塞门关反坫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sāi|sài|sèmén guānfǎn diàn |
吾闻恃俊者,塞门关反坫释义
【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梧。《說文》我自稱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吾,我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。《楚辭·九章註》朱子曰:此篇多以余吾稱,詳其文意,余平而吾倨也。又《廣韻》御也。執金吾,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中尉,秦官,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執金吾。《註》師古曰:金吾,鳥名也,主辟不祥。天子出行,職主先導,以禦非常,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。又《後漢·百官志》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,月三繞行宮外,及主兵器。吾猶禦也。《註》應劭曰:執金革,以禦非常。又《集韻》棒名
【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進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《註》姓聞人,名襲,風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。又《廣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
【恃】《唐韻》時止切《五音集韻》丞矢切,音市。《說文》賴也。从心寺聲。《廣韻》依也。《詩·小雅》無母何恃。又《集韻》丈里切,音峙。心不明也。又《玉篇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時史切,音侍。《集韻》仗也。 或作。
【俊】《唐韻》子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峻切,音儁。《說文》材千人也。《馬氏曰》智過千人曰俊。《北史·蘇綽傳》萬人之秀曰俊。《禮·王制》司徒論選士之秀者,而升之學,曰俊士。又《月令》孟夏命大尉贊桀俊,遂賢良。又與儁峻通。《書·堯典》克明俊德。《註》俊同峻。又同畯。《史記·宋世家》引書洪範,俊民用章,作畯民。又通作駿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誹駿疑傑。又與同。《戰國策》世無東郭俊盧氏之狗。《註》又作逡。
【者】《廣韻》章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止野切,音赭。《說文》別事詞也。从白聲。,古文旅字。《韻會》今作者。《玉篇》語助也。《增韻》又卽物之辭,如彼者,如此者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長也。又《增韻》又此也。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。今俗多用這字,這乃魚戰切,迎也。又《韻補》叶掌與切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人迹所至,無不臣者。《註》索隱曰:者,協音渚。《楚辭·九歌》搴芳洲兮杜若,將以遺乎遠者。時不可以驟得,聊逍遙兮容與。《韻會》者,古文渚字,故从旅聲。後人以者添水作渚,以別者也之者,故者但爲語助。又叶阻可切。《繆襲·挽
【塞】《廣韻》蘇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悉則切,音。塡也,隔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天地不通,閉塞成冬。《又》謹關梁,塞徯徑,季春開通道路,無有障塞。又充也,滿也。《書·舜典》溫恭允塞。《詩·鄘風》秉心塞淵。又國之阨險曰塞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秦四塞之國,披山帶渭。《後漢·杜篤傳》城池百尺,扼塞要害。又月在辛曰塞,見《爾雅·釋天》。又塞塞,不安貌,見《博雅》。又伊蒲塞,卽優婆塞。《後漢·楚王英傳》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代切,音賽。邊界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備邊境,完要塞。又九塞。《
【门关】必经的国门、关门。《周礼·地官·遗人》:“门关之委积,以养老孤。”郑玄注:“门关以养老孤,人所出入,易以取餼廩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门谓十二国门,关谓十二关门,出入皆有税。”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一》:“司门郎中、员外郎,各一人,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之物。”宋曾巩《司门制》:“门关管键之事,启闭出入之节。总其籍赋,而审其禁令。郎官之任,尔允询求。”2.指边防设施。清莫友芝《有感》诗:“海腥吹入汉宫墻,无復门关亦可伤!”。3.指主管门、关的人。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:“门关用符节。”郑玄注:“门关,司门、司关也。”4.
【反坫】1.坫,土筑的平台。互相敬酒后,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,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邦君为两君之好,有反坫。”何晏集解引郑玄注:“反坫,反爵之坫,在两楹之间。”2.外向室。《逸周书·作雒》:“乃位五宫……咸有四阿反坫。”孔晁注:“反坫,外向室也。”明杨慎《丹铅总录·反坫》:“按《説文》无‘店’字,坫即店也。今外向之室,若宋时行在所之騏驥院、牛羊司也。”清金鹗《求古录·礼说三》:“堂之四隅有坫,屋之四隅曲而翻起为阿。‘四阿反坫’者,谓阿反于坫上也。四阿翻起于坫上,故曰四阿反坫。反之为言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