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我未忘情,无情惟止水
物我未忘情,无情惟止水释义
【物我】彼此,外物与己身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君臣皆安,物我兼利,古之道也。”南朝梁江淹《杂体诗·效张绰<杂述>》:“物我俱忘怀,可以狎鸥鸟。”明沉鲸《双珠记·月下相逢》:“孔门之乐,不拘物我,相与少叙,料无不可。”郭沫若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他们是没有物我的区分,没有国族的界别。”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【忘情】怒哀乐之情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圣人忘情,最下不及情,情之所钟,正在我辈。”唐杜甫《写怀》诗之一:“全命甘留滞,忘情任荣辱。”明陈继儒《读书镜》卷九:“宋儒云,禪家有为絶欲之説者,欲之所以益炽也;道家有为忘情之説者,情之所以益荡也。”2.引申为感情上不受牵挂。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凤》:“生失望,乃辞叟出,而心縈縈,不能忘情於青凤也。”曹靖华《飞花集·哪有闲情话年月》:“可是我们木刻家呵,怎能忘情于中国宣纸呢?!”3.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。宋罗烨《醉翁谈录·静女和通陈彦臣》:“二人忘情,不觉语
【无情】虚伪不实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无情者,不得尽其辞。”明张居正《奉谕看详民本》:“臣等传示圣意……若有虚揑,自宜坐以诬告之条。庶四方民隐,无不毕达;而无情者,亦不得尽其辞矣。”2.没有情义;没有感情。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齐人多诈而无情,始为与臣等建此议,今皆背之,不忠。”唐崔涂《春夕》诗:“水流花谢两无情,送尽东风过楚城。”清查慎行《邺下杂咏》:“浊漳最是无情物,送尽繁华只此声。”明杨慎《鲁之郊禘辩》:“执此以讯,如无情之狱,一鞫而见其肺肝矣。”柳青《《创业史》第一部题叙》:“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、胳膊和腿
【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以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隹切,音維。《說文》凡思也。从心隹聲。《玉篇》有也,爲也,謀也,伊也。又語辭也。《毛晃曰》有是惟之惟,書濟河惟兗州之類。有思惟之惟,書視遠惟明,詩載謀載惟之類。有惟獨之惟。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。又姓。又《正韻》無非切,音微。義同。◎按《說文》从心隹聲,則梁韻弋隹切,唐韻以追切,宋韻夷隹切,切喩母也。獨正韻竟作無非切,則切微母矣。
【止水】静止的水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仲尼曰:‘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。’”成玄英疏:“止水所以留鑑者,为其澄清故也。”南朝梁王僧孺《从子永宁令谦诔》:“邃若凝云,洁如止水。”清钱谦益《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》:“渊如止水之不波,断若精金之能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