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用顽皮作气毬,谁人趯得上高楼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无用顽皮作气毬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wú yòngwán pízuòqì qiú |
谁人趯得上高楼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shuí réntì|yuèdé|děi|deshàng|shǎnggāolóu |
无用顽皮作气毬,谁人趯得上高楼释义
【无用】不起作用,没有用处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言无用而辩,辩不惠而察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焚无用虚债之券。”宋朱弁《曲洧旧闻》卷九:“本朝此科废,书遂无用於世。”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三:“乃尚剌剌不休,用心无用之地,何其不自量也!”2.以指没有作用的事物。汉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敝所恃以事无用,鄙人固陋,不识所谓。”3.不需要,不用。《东观汉记·梁商传》:“殯已开冢,冢开即葬。祭食如前,无用三牲。”金元好问《喜李彦深过聊城》诗:“老眼天公只如此,穷途无用説悲辛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除老父之外,餘者也就
【顽皮】1.坚硬的表皮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五七引《皮日休文集·皮日休》:“唐皮日休尝謁归仁绍,数往而不得见。皮既心有所慊,而动形於言,因作《咏龟诗》:‘硬骨残形知几秋,尸骸终不是风流。顽皮死后钻须遍,都为平生不出头。’”此指龟甲。2.厚而坚的皮囊。指人的躯壳。唐寒山《诗》之二四二:“下士钝暗痴,顽皮最难裂。”元杨暹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人能清静常存息,寸心无地皆归。壶里乾坤只自知,空忙杀这顽皮。”3.形容坚韧。清李渔《风筝误·闺哄》:“亏了一双顽皮的耳朵,炼出一副忍耐的心胸,习得吵闹为常,反觉平安可诧。”郭沫若《星空
【作】〔古文〕胙《唐韻》則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各切,臧入聲。興起也。《易·乾卦》聖人作而萬物覩。《書·堯典》平秩東作。又振也。《書·康誥》作新民。又造也。《禮·樂記》作者之謂聖。《詩·鄘風》定之方中,作于楚宮。又爲也。《詩·鄭風》敝予又改作兮。又始也。《詩·魯頌》思馬斯作。又坐作。《周禮·夏官》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。又將作,秦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表》秩二千石,掌宮室。又作猶斮也。《禮·內則》魚曰作之。《註》謂削其鱗。又汨作,逸書篇名。又姓。漢涿郡太守作顯。又與詛同。怨謗也。《詩·大雅》侯作侯祝。又《集韻
【气毬】用具。用以蹴踢的球。前蜀韦庄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》:“永日迢迢无一事,隔街闻筑气毬声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神仙鬼怪》:“一日,至保康门,遇五少年趯气毬,伍生素亦习此,即从少年趯之。”元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三折:“母亲,将过气毬来,我和师父踢一抛儿咱。”
【谁人】何人;哪一个。《吕氏春秋·贵信》:“凡人主必信。信而又信,谁人不亲?”唐王建《簇蚕辞》:“已闻乡里催织作,去与谁人身上著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晦翁断了此事,自家道:‘此等锄强扶弱的事,不是我,谁人肯做?’”川剧《五台会兄》:“杨延德:谨遵师命。(内马叫)师父!五台山清静的禅院,谁人的马叫?”
【趯】《廣韻》以灼切《集韻》弋灼切,音躍。《說文》踊也。《前漢·李尋傳》涌趯邪隂。《註》師古曰:趯與躍同。《後漢·班固傳》南趯朱垠。《註》躍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歷切,音逖。跳貌。同。《詩·召南》趯趯阜螽。《傳》躍也。《釋文》趯,託歷切。《博雅》趯趯,跳也。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