黠虏方观衅,行宫未解严

黠虏方观衅,行宫未解严

诗句读音
黠虏方观衅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xiá3fāngguān|guànxìn
行宫未解严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xíng gōngwèijiě|jiè|xièyán

黠虏方观衅,行宫未解严释义

【黠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下八切,音。《說文》黠,堅黑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黠,慧也。趙魏之閒謂之黠。又人名。曹爽小字黠。又叶古屑切,音結。《仲長統·覈性賦》蠢爾一槩,智不相絕。推此而談,孰癡孰黠。

【虏】《唐韻》郞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籠五切,音魯。虜掠也。《漢書·晉灼註》生得曰虜,斬首曰獲。又地名。《水經注》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,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,世謂之虜城。 《六書正譌》生得者,則以索貫而拘之,故字从毌从力。俗从男,非。
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

【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官去聲。《說文》諦視也。《韻會》所觀也,示也。《易·觀卦》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《朱註》觀者,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。《書·益稷》予欲觀古人之象。《傳》欲觀示法象之服制。觀,舊音官,陸音工喚切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氏爲量。嘉量旣成,以觀四國。《註》以觀示四方,使放象之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觀以珍寶。《師古曰》觀,示也。又容觀,容貌儀觀也。《禮·玉藻》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多也。《詩·周頌》奄觀銍艾。《箋》奄,久。觀,多也。一音官。又《爾

【衅】《唐韻》許覲切《集韻》許愼切,音舋。與釁同。《玉篇》牲血塗器祭也。《禮·樂記》車甲衅而藏之府庫,而弗復用。《註》衅,釁字也。許靳反。(釁)《唐韻》虛振切《集韻》許愼切《韻會》許刃切,興去聲。《說文》血祭也。象祭竈也。《廣韻》牲血塗器祭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之月,命大史釁龜筴。《疏》謂殺牲以血塗釁其龜及筴。又《雜記》成廟則釁之。《疏》謂宗廟初成,則殺牲取血以釁之,尊而神之也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。《註》釁,祭也。殺牲以血塗鼓曰釁。又罪也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觀釁而動。《註》釁,罪也。又瑕也。《左傳

【行宫】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乌闻梁岷有陟方之馆,行宫之基歟?”刘逵注:“天子行所立,名曰行宫。”南朝梁沉约《光宅寺刹下铭》:“光宅寺盖上帝之故居,行宫之旧兆。”唐卢象《驾幸温泉》诗:“细草终朝随步輦,垂杨几处绕行宫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劫宝》:“田雄,我与你是宿卫之官,就在这行宫门外,同卧支更罢。”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二四篇:“清世祖南巡时,五次以织造署为行宫。后四次皆寅(曹寅)在任。”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解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佳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嶰切,皆上聲。《說文》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庖丁解牛。《左傳·宣四年》宰夫解黿。《前漢·湯傳》支解人民。《註》謂解其四支也。又《博雅》散也。《玉篇》緩也。《易·解卦註》解,難之散也。《正義》解有兩音,一古買反,謂解難之初。一諧買反,謂旣解之後。故序卦云:解者,緩也。險難解釋,物情舒緩,故爲解也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》今獨王,恐天下解也。《註》謂離散其心也。又《玉篇》釋也。《儀禮·大射禮·解綱註》解,猶釋也。《文心雕龍》百官詢事,則有關刺解諜。解者,釋也。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