衔杯引满幸无恙,收召魂魄犹屏营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收召魂魄犹屏营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shōu4|4hún pòyóubīng yíng |
衔杯引满幸无恙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xián bēiyǐn mǎnxìngwú yàng |
衔杯引满幸无恙,收召魂魄犹屏营释义
【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式周切《集韻》尸周切,音荍。《說文》捕也。《五經文字》作収,訛。《詩·大雅》此宜無罪,女反收之。《傳》收,拘收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我其收之。《傳》收,聚也。又《禮·玉藻》有事則收之。《疏》當有事之時,則收斂之。又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何以恤我,我其收之。《註》收,取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。《註》收,猶息也。又《博雅》收,振也。《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洩。《朱傳》振,收也。又車軫也。《詩·秦風》小戎俴收。《傳》收,軫也。又夏冠名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周弁,殷冔,夏收。《註》收,言所以收斂髮也。
【召】《唐韻》直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笑切,潮去聲。《說文》評也。《王逸曰》以手曰招,以言曰召。《書·甘誓》大戰于甘,乃召六卿。《詩·齊風》自公召之。《禮·曲禮》父召,無諾唯而起。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實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時照切,同邵。《廣韻》邑名。《詩序》甘棠,美召伯也。《箋》召伯,姬姓,名奭,食邑于召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召公之後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召信臣,九江壽春人。《氏族博考》春秋召與邵一氏,後分爲二,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。
【魂魄】1.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。附体则人生,离体则人死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匹夫匹妇强死,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,以为淫厉。”元萨都剌《过高唐》诗:“王孙去不返,魂魄又谁招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三回:“宝玉听了这话,不觉轰了魂魄,目瞪口呆。”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十五:“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,头晕得很,心翻得很,腿软得很。”亦泛指事物的精神。清孙枝蔚《咏物诗·蛇》:“五百餘里气如烟,飞鸟纷纷丧魂魄。”2.喻指事物的关键、中心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;虚写一番,又断
【犹】《集韻》尤救切,音宥。獸名。(猶)《唐韻》以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周切,音由。《說文》玃屬。从犬,酋聲。《集韻》居山中,聞人聲豫登木,無人乃下。世謂不決曰猶豫。或作。《爾雅·釋獸》猶如麂,善登木。《註》健上樹。《禮·曲禮》所以使民決嫌疑,定猶與也。《疏》猶與,二獸,皆進退多疑。人多疑惑者似之,故謂之猶與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擊其猶猶,凌其與與。又《說文》隴西謂犬子爲猶。又《廣韻》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寔命不猶。《傳》猶,若也。又《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猶。《禮·喪服》兄弟之子猶子也。又《集韻》可止之辭也。《詩·
【屏营】惶恐;彷徨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亲独行,屏营仿偟於山林之中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感婚赋》:“顾有怀兮妖嬈,用搔首兮屏营。”唐柳宗元《上武元衡谢抚问启》:“先赐荣示,奉读流涕,以惧以悲,屏营舞跃,不敢寧处。”唐白居易《答桐花诗》:“无人解赏爱,有客独屏营。”宋司马光《谢御前札子催赴阙状》:“臣无任瞻天望圣,激切屏营之至!”清龚自珍《戒将归文》:“屏营寂忽,无适主兮。百愁往来,召羣苦兮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又是“古已有之”》:“我也就可以算从他族的奴隶进化到同族的奴隶,臣不胜屏营欣忭之至!”
【衔杯】亦作“衔盃”。亦作“衔桮”。口含酒杯。多指饮酒。晋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捧甖承槽,衔杯漱醪。”唐李白《广陵赠别》诗:“繫马垂杨下,衔盃大道间。”唐司空图《重阳阻雨》诗:“重阳阻雨独衔桮,移得家山菊未开。”明徐渭《仲兄墓志铭》:“素忘分,日与兄衔杯。”郁达夫《晨发名古屋》诗之二:“一曲《阳关》人隔世,衔杯无语看山明。”见“衔杯”。亦作“啣盃”。衔杯。谓饮酒。清曹寅《送亮生南还兼寄些山先生》诗:“风廊微照两啣杯,能待城闉簇骑回。”清史震林《西青散记》卷一:“漉沙者步水中如鷺,亭上人啣盃望之,彼则自顾其业耳。”见“
【引满】1.拉弓至满。《南史·齐纪上·高帝》:“苍梧立帝於室内,画腹为射的,自引满,将射之。”《新唐书·朱泚传》:“时令言尚论兵禁中,既上变,乃驰至长乐坂,遇兵还,引满向令言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学射,则必张弓挟矢,引满中的。”2.谓斟酒满杯而饮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皆引满举白,谈笑大噱。”颜师古注:“谓引取满觴而饮,饮讫,举觴告白尽不也。”晋陶潜《游斜川》诗:“提壶接宾侣,引满更献酬。”金元好问《续夷坚志·刘致君见异人》:“客亦谓致君为可与语,举杯引满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二四:“一时杯声铿然相触。大家欢
【无恙】没有疾病;没有忧患。多作问候语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赖皇天之厚德兮,还及君之无恙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三九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恙,病也。凡人相见及通书,皆云‘无恙’。又《易传》云:上古之时,草居露宿。恙,啮虫也,善食人心,俗悉患之,故相劳云‘无恙’。”明王民《虎丘守岁杂意》诗:“升沉付流水,无恙独渔竿。”闻一多《红烛·太阳吟》:“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