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发服勇决,手提血髑髅

先发服勇决,手提血髑髅

诗句读音
手提血髑髅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ǒutí|dī|dǐxuè|xiědúlóu
先发服勇决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xiān1|4fú|fùyǒng jué

先发服勇决,手提血髑髅释义

【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書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九切,音首。《釋名》手須也,事業所須也。《急就篇》捲捥節爪拇指手。《師古註》及掌謂之手。《易·說卦》艮爲手。《疏》艮旣爲止,手亦能止持其物,故爲手也。《禮·玉藻》手容恭。又以手執器亦曰手。《禮·檀弓》王事也。子手弓而可。《公羊傳·莊十三年》曹子手劒而從之。又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手熊羆。《註》言手擊之。又叶尸周切,音收。《焦氏·易林》邑姜叔子,天文在手。實沈參墟,封爲晉侯。又叶賞呂切,音黍。《郭璞·神噓贊》腳屬於頭,人面無手。厥號曰噓,重黎所處。又叶矧視切,音

【血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呼決切,音泬。《類篇》祭所薦牲血。从皿,一,象血形。《釋名》血,濊也,出于肉,流而濊濊也。《關尹子·四符篇》一爲父,故受氣于父,氣爲水。二爲母,故受血于母,血爲火。《易·說卦傳》坎爲血卦。《疏》取其人之有血,猶地有水也。《禮·中庸》凡有血氣者,莫不尊親。又《大戴禮》血者猶血。《註》血,憂色也。又《山海經》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,可以血玉。《註》謂染玉可以作光彩。又《詩·鄭風·茹藘疏》陸璣云:茹藘,一名地血。又《韻補》胡桂切,叶音惠。《劉向·九歎》晉申生之離讒兮,荆和氏之泣血,吳子胥之抉

【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獨。《說文》髑髏,項也。詳髏字註。《廣韻》同。

【髅】《廣韻》落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侯切,音樓。《說文》髑髏也。《博雅》顱謂之髑髏。《莊子·至樂篇》莊子之楚,見空髑髏。《集韻》或作。

【先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蕭前切,霰平聲。《說文》先,前進也。从人之。《徐曰》之,往也,往在人上也。一曰始也,故也。《玉篇》前也,早也。《孝經·感應章》必有先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象帝之先。又祖父已歾曰先。《司馬遷·報任安書》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晉有先軫。又《韻會》凡在前者謂之先,則平聲。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,則去聲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見切,音霰。《增韻》先之也。《正韻》相導前後曰先後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以先愷樂,獻于社。《註》先猶導也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

【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伐切,音髮。《說文》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壹發五豝。《傳》發,矢也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矢四發。《註》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又《廣韻》起也。《孟子》舜發於畝之中。又舒也,揚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六爻發揮。《疏》發,越也。又《坤卦》發於事業。《疏》宣發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聲名以發之。《註》發揚此德也。又《博雅》開也。《書·武成》發鉅橋之粟。《疏》謂開出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。《註》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又《玉篇》進也,行也。《博雅》去也。

【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作。用也。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。从舟聲。《五經文字》《石經》變舟作月。《易·繫辭》服牛乗馬。《疏》服用其牛。《詩·鄭風》兩服上襄。《箋》兩服,中央夾轅者。《疏》馬在內兩服者,馬之上駕也。又《廣韻》衣服。《易·訟卦》以訟受服。《書·舜典》車服以庸。又懾服也。《易·豫卦》罰淸而民服。《書·舜典》四罪而天下咸服。《疏》天下皆服從之。又五服。《書·益稷》弼成五服。《傳》侯甸綏要荒服也,服五百里。又《周官》六服羣辟。《疏》周禮九服。此惟言六服者,夷、鎭、蕃

【勇决】勇敢而果断。汉徐干《中论·虚道》:“故夫才敏过人未足贵也,博辩过人未足贵也,勇决过人未足贵也,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,改恶恐其有餘。”唐杜甫《奉送郭中丞三十韵》:“疮痍亲接战,勇决冠垂成。”鲁迅《<朝花夕拾>后记》:“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,委实令我佩服了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