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川洛浦三千里,地角天涯南北遥

湘川洛浦三千里,地角天涯南北遥

诗句读音
地角天涯南北遥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四宵
拼音: dì jiǎo tiān yánán|nāběi|bèiyáo
湘川洛浦三千里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xiāng chuānluò pǔsānqiān lǐ

湘川洛浦三千里,地角天涯南北遥释义

【地角天涯】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很远。南朝陈徐陵《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》:“燕南赵北,地角天涯,言接未由,但以潜欷!”唐杨凭《湘江泛舟》诗:“湘川洛浦三千客,地角天涯南北遥。”元赵鸾鸾《悲笳四拍》之四:“行处坐处兮思念我乡曲,地角天涯兮不见我骨肉。”郭沫若《王昭君》:“她母亲不忍和她远离,眼看地角天涯要使她们伶仃的母女家永远不能相见,她们的悲哀更是不待说的。”汉

【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那含切,音男。《說文》草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《徐曰》南方主化育,故曰主枝任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陽者,南方。南,任也。陽氣任養物,於時爲夏。《白虎通》八月之律,謂之南呂何。南者,任也。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。又樂名。《詩·小雅》以雅以南。《韻會》南亦雅樂名,猶九夏也,南夏皆文明之方,故名南。周南召南,亦樂名。又姓。《韻會》魯大夫南遺。《宋書·律志》班左並馳,董南齊轡。又雙南,金也。《范仲淹金在鎔賦》英華旣發,雙南之價彌高。鼓鑄未停,百鍊之功可待。又《翻譯名義》合掌作禮

【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博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必墨切《正韻》必勒切,綳入聲。《說文》乖也。从二人相背。《徐曰》乖者,相背違也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士無反北之心。《玉篇》方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北方水,太隂之精,主冬,曰壬癸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隂者北方。北,伏也。陽氣伏于下,于時爲冬。又《廣韻》奔也。《史記·管仲傳》吾三戰三北。又《集韻》補妹切《韻會》蒲妹切,音背。《集韻》違也。《正韻》分異也。《書·舜典》分北三苗。《註》分其頑梗,使背離也。

【遥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餘招切,音謠。《說文》遠也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而遙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遠哉遙遙。又逍遙,徜徉也。互詳逍字註。

【湘川】晋陆机《乐府》诗之十六:“北徵瑶臺女,南要湘川娥。”唐李群玉《黄陵庙》诗:“犹似含嚬望巡狩,九疑如黛隔湘川。”

【洛浦】洛水之滨。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载太华之玉女兮,召洛浦之宓妃。”宋周邦彦《燕归梁·咏晓》词:“曾经洛浦见惊鸿,关山隔,梦魂通。”明杨珽《龙膏记·邪萌》:“虚飘飘暮雨朝云,笑宋玉枉赋巫山神女;空渺渺春松秋菊,叹陈王浪传洛浦仙姝。”2.借指洛神。唐梁鍠《名姝咏》:“临津双洛浦,对月两嫦娥。”元张可久《寨儿令·题晴》曲:“珮环声真洛浦,水月面活观音。”参见“洛神”。典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千里】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,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,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。”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今吾诸营楼樐千里,积谷三百万斛,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。”唐孟郊《喜雨》诗:“朝见一片云,暮成千里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