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从九泉下,何处觅三英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相从九泉下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五馬 拼音: xiāng|xiàngcóng|zòngjiǔ quánxià |
何处觅三英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hé|hē|hèchǔ|chùmìsān yīng |
相从九泉下,何处觅三英释义
【相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音襄。《說文》省視也。又《廣韻》共也。《正韻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《註》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又質也。《詩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又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思之樹。《註》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視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相時而動。又《集韻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·立政》用勱相我國家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又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鄉飲酒云:
【从】《說文》從本字。《陸佃曰》二人向陽爲从,向隂爲比。士之趨嚮,不可不愼。(從)《廣韻》疾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容切,俗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从。相聽也。《書·益稷》汝無面從。《說命》后從諫則聖。又《廣韻》就也。《易·乾卦》雲從龍,風從虎。《禮·曲禮》謀于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自也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從。《箋》言譖我者,是言從誰生乎。《晉書·明帝紀》不聞人從日邊來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將軍從公。《何氏姓苑》今東筦人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七恭切,促平聲。《廣韻》從容也。《正韻》從容,舒緩貌。《書
【九泉】泉。指人死后的葬处。汉阮瑀《七哀》诗:“冥冥九泉室,漫漫长夜臺。”唐崔珏《哭李商隐》诗:“九泉莫叹三光隔,又送文星入夜臺。”元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四折:“便做有春秋祭饗,也济不得他九泉下魂魄凄凉。”巴金《家》三二:“大少爷,象你这样好心肠,梅芳在九泉也会感激你。”2.指地下极深处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贯三光而洞九泉,曾未足以喻其高下也。”清马建忠《适可斋记言·富民说》:“铁塔则上摩霄汉,矿井则深凿九泉。”3.指深渊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名实》:“是以窃华名者,螻蜥腾於云霄;失实贾者,翠虯沦乎九泉。”4.喻社会底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【觅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狄切,銘入聲。《廣韻》求也。《魏志·管輅傳》覓索餘光。《晉書·武帝紀》是猶欲登山者,涉舟航而覓路。又《唐書·南蠻傳》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。又《宋史·眞宗紀》祥符三年,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,賜藥。 《正字通》从爪从見。俗作覔。非。《字彙補》一作。《集韻》本作覛,亦書作,或作眽,非。
【三英】1.古代皮衣上的饰物。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:“羔裘晏兮,三英粲兮。”朱熹集传:“三英,裘饰。未详其制。”马瑞辰通释:“《初学记》卷二十六引郭璞,《毛诗拾遗》:‘英,谓古者以素丝英饰裘,即上素丝五紽也。’《田间诗学》引范氏説,谓五紽、五緎、五总,即此《诗》三英是也。古者衣以章身,即以表德。传云‘三英,三德’者,盖谓以象三德耳。”明何景明《七述》诗:“灿三英以外饰,诚五紽之可羞。”2.三位英才。南朝梁任昉《九日侍宴乐游苑》诗:“共贯沿五胜,独道迈三英。”唐元稹《酬乐天东南行诗》:“二妙驰轩陛,三英咏袴襦。”原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