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帝真源通阃域,玄元幽趣达筌蹄

象帝真源通阃域,玄元幽趣达筌蹄

诗句读音
玄元幽趣达筌蹄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xuán yuányōu qùdáquán tí
象帝真源通阃域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xiàng dìzhēn yuántōngkǔn yù

象帝真源通阃域,玄元幽趣达筌蹄释义

【玄元】1.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。亦泛指天宇,天空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当此之时,玄元至碭而运照。”高诱注:“玄,天也;元,气也。碭,大也。”一本作“玄玄”。2.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。《晋书·李玄盛传》:“涉至虚以诞驾,乘有舆於本无,禀玄元而陶衍,承景灵之冥符。”唐李白《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》诗:“玄元包橐籥,紫气何逶迤。”3.指老子。唐初追号老子为“太上玄元皇帝”,简称“玄元”。唐韩愈《顺宗实录五》:“伏惟太上皇帝陛下,道继玄元,业纘皇极。”元史九敬先《庄周梦》第二折:“若能参透诗中意,尽

【幽趣】幽雅的趣味。唐李收《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》:“映篠多幽趣,临轩得野情。”宋梅尧臣《送张中乐屯田知永州》诗:“莫将车骑喧,独往探幽趣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二四回:“经歷许多山水,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,更不似此山好景,果然的幽趣非常。”指地狱。宋洪迈《夷坚乙志·馀杭宗女》:“儿不幸死,而冥数当与僧合,自知淫秽以貽父母羞,然腹已有孕,儻不得生子,则沉沦幽趣,长无脱期。”

【达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他計切,音替。《字林》足滑也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其妙聲則淸靜厭瘱,順敘达。《註》达,滑也。又《集韻》他達切,音闥。與同。《博雅》逃也。一曰行不相遇。又陁葛切,音達。與達同。通也。一曰迭也。 俗作迖、迏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王褒·洞簫賦》其妙聲,則淸靜厭瘱,順敘达。〕 謹照原文瘱改瘱。 考證:〔《王褒·洞簫賦》其妙聲,則淸靜厭瘱,順敘达。〕 謹照原文瘱改瘱。

【筌蹄】1.亦作“筌蹏”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筌,一本作“筌”,捕鱼竹器;蹄,捕兔网。后以“筌蹄”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。《书序》唐孔颖达疏:“故《易》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是言者意之筌蹄,书言相生者也。”清姚鼐《夜读》诗:“顾思文载道,筌蹏徒寄耳。”清龚自珍《对策》:“之人也,少壮之心力,早耗於禄利之筌蹏,其仕也,餘力及之而已,浮沉取容,求循资序而已。”蔡元培《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》:“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,不能为筌蹄之忘,於是开会发电,无在不愿与

【象帝】语本《老子》:“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”河上公注:“道自在天帝之前。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。”王弼注:“不亦似帝之先乎!帝,天帝也。”因以指天帝。清姚鼐《秋斋有述》诗:“渊乎象帝先,旷矣发吾覆。”2.指老子。唐朝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,故即用《老子》中语为老子的别称。唐韩愈《奉和杜相公十六韵》:“象帝威容大,仙宗宝历赊。”孙汝听注:“此言象帝者,即指玄元也。”宋邵雍《不去吟》:“用诗赠真宰,以酒劝象帝。”

【真源】本性。南朝梁刘潜《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》诗:“廻舆下重阁,降道访真源。”唐赵元一《奉天录序》:“缅寻太古之初,真源一味,自然朴略,不同浮华,虽垂不载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》之四:“真源未纯熟,习气餘陋劣。譬如已放鹰,中夜时掣紲。”明李贽《答邓石阳书》:“於伦物上加明察,则可以达本而识真源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太平救世歌》:“故往古之时,人性尤明,真源未失,皆知敬拜天父上主皇上帝。”

【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東切,統平聲。《說文》達也。《正韻》徹也。《易·繫辭》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。《禮·學記》知類通達。又亨也,順也。《禮·儒行》上通而不困。《註》謂仕則上達乎君,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。《易·節卦》不出戸庭,知通塞也。又暢也。《爾雅》四時和爲通正。《註》通,平暢也。又總也。《禮·王制》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。《註》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,使有十年之餘也。又開也。《前漢·何武傳》通三公官。《註》謂更開置之也。又也。《前漢·夏侯勝傳》先生通正言。《註》謂道之也。又凡人往來交好

【阃域】;境界。《敦煌变文集·八相变》:“出生死之尘劳,践菩提之閫域。”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游恒山日记》:“龙山之名,旧著于山西,而不知与恒岳比肩,至是既西涉其閫域,又北览其面目。”清魏源《<董子春秋发微>序》:“今以本书为主,而以刘氏释例之通论大义近乎董生附诸后,为《公羊春秋》别开閫域。”2.内宅范围。明李贽《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》:“夫妇人不出閫域,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,见有长短,不待言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