弦歌教燕赵,兰芷浴河湟
弦歌教燕赵,兰芷浴河湟释义
【弦歌】1.依琴瑟而咏歌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师》:“小师掌教鼓鼗、柷、敔、塤、簫、管、弦、歌。”郑玄注:“弦,谓琴瑟也。歌,依咏诗也。”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三百五篇,孔子皆弦歌之。”宋苏轼《和王胜云》之二:“斋酿如澠涨緑波,公诗句句可弦歌。”元李治《敬斋古今黈》卷一:“古《诗》三百五篇,皆可声之琴瑟。咏其辞,而以琴瑟和之,所谓弦歌也。古人读诗皆然。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四章三:“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。我们的门禁并不森严,外来群众是可以随意出入的。”2.指礼乐教化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
【教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古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效切,音較。《說文》作敎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《釋名》敎,效也,下所法效也。《廣韻》敎訓也。《玉篇》敎令也。《易·觀卦》聖人以神道設敎。《書·舜典》敬敷五敎在寬。《傳》布五常之敎。又《禮·王制》明七敎以興民德。《註》七敎,父子,兄弟,夫婦,君臣,長幼,賔客,朋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使帥其屬,而掌邦敎。《註》敎所以親百姓,訓五品,有虞氏五,而周十有二焉。《禮·曲禮》敎訓正俗,非禮不備。《荀子·脩身篇》以善先人謂之敎。又《蔡邕·獨斷》諸侯言曰敎。《正字通》諭告之
【燕赵】燕赵二国。亦泛指其所在地区,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带。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王之地一经两海,要约天下,是燕赵无齐楚,齐楚无燕赵也。”唐崔湜《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》诗:“余本燕赵人,秉心愚且直。”明章美中《秋思》诗:“凉风起燕赵,万里浮云阴。”朱德《太行春感》诗:“从来燕赵多豪杰,驱逐倭儿共一樽。”2.《古诗十九首·东城高且长》有“燕赵多佳人,美者颜如玉”句,后因以“燕赵”指美女或舞女歌姬。南朝梁武帝《戏作》诗:“长袂必留客,清哇咸绕梁。燕赵羞容止,西妲惭芬芳。”宋苏舜钦《昇阳殿故址》诗:“髑
【兰芷】芷。皆香草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王逸注:“言兰芷之草,变易其体而不復香。”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兰芷芎藭弃於广野,蒿萧成林,使君子退而不显众,公等是也。”唐沉佺期《别侍御严凝》诗:“静言芟枳棘,慎勿伤兰芷。”宋柳永《如鱼水》词之一:“乍雨过,兰芷汀洲,望中依约瀟湘。”
【浴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,音欲。《說文》洒身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宮人共王之沐浴。《註》浴用湯。又借爲潔治意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澡身而浴德。又《夏小正》十月黑鳥浴。黑鳥,烏也。浴謂乍上乍下也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泰冒之山,浴水出焉。又隂山,濁浴水出焉。又幽都之山,浴水出焉。又《韻補》叶欲屑切,音悅。《蘇軾·月硯銘》其受水者哉生明,而運墨者旁死魄。忽雲之霮,觀玉兔之沐浴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【河】《唐韻》乎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音何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,發源注海。《春秋·說題辭》河之爲言荷也。荷精分佈,懷隂引度也。《釋名》河,下也。隨地下處而通流也。《前漢·西域傳》河有兩源,一出蔥嶺,一出于闐。于闐在南山下,其河北流,與蔥嶺河合,東注蒲昌海,潛行地下。南出於積石,爲中國河云。《書·禹貢》導河積石,至于龍門。《爾雅·釋水》河出崑崙,色白,所渠幷千七百一川,色黃,百里一小曲,千里一曲一直。又九河。《書·禹貢》九河旣道。《傳》九河,徒駭一,太史二,馬頰三,覆釜四,胡蘇五,六,
【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光切,音黃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金城臨羌塞外,東入河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漢西平郡,唐置鄯州,宋改湟州,又改樂州。又《水經注》桂陽含洭縣洭水。《山海經》謂之湟水。又潏湟,水波漂疾之貌。《郭璞·江賦》潏湟淴泱。又神名。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前陸離而後潏湟。又汨湟,音相切磨貌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絞槩汨湟,五音代轉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湟也。又《集韻》許放切,音貺。與況同。寒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