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见听法时,欢喜礼印坛

想见听法时,欢喜礼印坛

诗句读音
欢喜礼印坛平仄:平 仄 仄 仄 平
拼音: huān xǐlǐyìntán
想见听法时平仄:仄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xiǎng jiàntīngfǎshí

想见听法时,欢喜礼印坛释义

【欢喜】;高兴。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:“长平之事,秦军大尅,赵军大破;秦人欢喜,赵人畏惧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及见司隶僚属,皆欢喜不自胜。老吏或垂涕曰:‘不图今日復见汉官威仪。’”元耶律楚材《再过西域山城驿》诗:“主人欢喜铺毛毯,驛吏仓忙洗瓦钟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一回:“人以为欢喜时,他反以为悲慟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<二十四孝图>》:“昨天看这个,今天也看这个,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。”2.喜爱。元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三折:“他真个不欢喜我了,更待干罢!只得到俺哥哥那里告他去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

【礼】《集韻》禮古作礼。註詳十三畫。(禮)〔古文〕礼《廣韻》盧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弟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蠡。《說文》禮,履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。《釋名》禮,體也。得其事體也。《韻會》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,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,使各得其敘之謂禮。又姓。《左傳》衞大夫禮孔。 《徐鉉曰》五禮莫重於祭,故从示。豊者,其器也。

【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刃切《正韻》衣刃切,因去聲。《說文》執政所持信也。从爪从卪。卪象相合之形。今文作卩,瑞信也。手爪以持印。會意。《廣韻》符,印也。印,信也,亦因也,封物相因付。《增韻》刻文合信也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二千石皆銀印,二百石以上皆銅印。《註》師古曰:刻文云:某官之印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左傳,鄭大夫印段,出自穆公子印,以王父字爲氏。

【坛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唐干切《正韻》唐闌切,音彈。《說文》祭場也。壇之言坦也。一曰封土爲壇。《禮·祭義》燔柴于泰壇祭天也。《祭法》去祧爲壇。《註》遠廟八世祖則遷于壇,有禱則祭。互詳墠字註。《史記·文帝紀》其廣增諸祀壇場。又楚人謂中庭曰壇,見《荆楚風俗通》。又盟誓則立壇。《禮·雜記》孔子出魯東門,過故杏壇,曰:兹臧文仲誓盟之壇也。睹物思人,命琴而歌。又國君朝會亦設壇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八年》鄭伯如楚,舍不爲壇,子產曰:大適小則爲壇,小適大苟舍而已,焉用作壇。又特拜將相亦設壇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上設壇具禮,拜韓信

【想见】史记·孔子世家论》:“余读孔氏书,想见其为人。”宋苏轼《书韩干牧马图》诗:“南山之下,汧渭之间,想见开元天宝年,八坊分屯隘秦川。”郭沫若《<屈原赋>今释·屈原简述》:“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是怎样关心,诗人的想像力是多么丰富。”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